|
阳光学院广告学(直播方向)专业学生在直播间进行实战练习 |
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新时期,地方应用型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近年来,阳光学院以培养地方和行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为使命担当,积极探索特色办学之路,创新性提出“实战教育教学”理念。“实战教育教学”既是人才培养的桥头堡,也是科学研究的主战场,更是社会服务的主阵地,将三个高校职能合并为一体,使之成为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
人才培养:坚持产业链办学、场景化育人
跨学院、跨专业师生自由组合团队,对接行业和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场景中做,在实战中学”……2023年4月24日,阳光学院正式实施项目式教学法,以“精英人才研修班”为载体,打破原有学院限制和原有授课方式,基于社会和市场需求,以“真题真做”的形式学习。
“之前学院组织以‘学缘近’的专业为基础,单一技能不利于融通产业链,不利于培养能够解决行业痛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的实战教育教学需要实现‘跨校企、跨专业和跨年级’。”阳光学院校长乔海曙表示,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阳光学院坚持“产业链办学”和“场景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孵化产教一体的新型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自从加入新媒体精英人才研修班后,我深刻感受到‘新型学堂’的多元和开放,来自不同专业的小伙伴一起合作运营项目,将不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增加了不少未来求职的底气。”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蔡冬芳说。
“没想到文科生也有机会学习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参与产品打造。”在2023年4月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阳光学院2021级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姚丽苹以“商务助理”的身份,熟练地为逛展者们介绍阳光学院师生团队研发的“MR工业互联网交互系统”使用场景和功能。作为学校“产品服务精英人才研修班”的学生,姚丽苹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在产品运营推广的真实场景中深化自身专业知识学习,还能接触和学习MR混合现实技术、智能场景识别技术等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乔海曙说。近年来,阳光学院聚焦产业需求和岗位能力,大刀阔斧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打造出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阳光范本”。
“为实现产业链办学,我们按照‘一个学院就是一条产业链’来建设,学院囊括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专业。”阳光学院教务处常务副处长陈博文说道。
以该校元宇宙学院为例,院长池灵达介绍说,学院聚焦虚拟现实产业链,设置有软件工程、广播电视编导和数字媒体技术三个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虚拟现实应用开发提供底层技术支撑,根据软件开发产品经理、全栈工程师等岗位进行能力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融入三维设计形成差异化,让特色影视创作全流程为3D设计创造内容作支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聚合两个专业的基础,利用虚拟现实应用开发、3D内容设计做强虚拟现实产业。
“聚焦不同的产业链,形成不同的培养方向;聚焦所服务的产业链,形成差异化的培养。”陈博文表示,为了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阳光学院要求每个专业通过调研分析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或岗位,培养有竞争优势的“人才画像”。此外,学校通过为学生设计职业路径(每一条职业路径有明确的支撑课程群),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模块化、培养进阶性。
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阳光学院坚持“场景化育人”,近年来大手笔投入建设智能智造产学研创新中心、融媒体实验室、直播舱(国家级别专利)、直播间等160余间,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力争实现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应用场景。
科学研究:在一线需求中找课题、解难题
近期,阳光学院跨境电商学院专业教师叶允清的两篇关于跨境电商的科研论文相继发表。自2022年暑假开始,叶允清与学生成为“同事”,每天一起上下班,一起学习企业运营知识,同时观察学生们在项目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和所缺漏的知识,并加以指导。为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引进福建咚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跨境电商运营项目,以供师生实战教学。叶允清也进入合作公司任“采购专员”,以便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与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和专业知识。
为真正做实应用型人才培养,阳光学院致力于推动科研工作转型,鼓励专业教师们由“求真”向“求用”转变,将企事业需求作为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在企事业一线需求中找课题、解难题。2022年起,阳光学院全面实施“双向流动”,颁布《阳光学院实战教育教学健康发展促进办法(试行)》《阳光学院关于推进“大出口”校企双向挂职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带着学生到企业“挂职”,同时引进企业导师入校任教,让学生深度接触行业市场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专业教师们完成了“从讲台到产业,从会说到会做”的转型。
“到企业挂职,并深度参与实战教学,能够及时捕捉前沿的平台规则、行业变化等,为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佐证。”叶允清说道。
进入福建盈商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专业教师郁榕睿和鄢冰文,也同样体会到前往企业挂职带来的改变。前不久,她们带着学生团队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跨境电商实战赛中获得了特等奖。“我们比赛的项目完全基于跨境电商实战项目的真实数据,采用多维度、全视角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研究非常有意义。”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鄢冰文每周都会带着学生到企业了解行业流程规范,同时牵线搭桥引入企业“京东电商代运营实战项目”,将其作为实战教学之用。
鄢冰文表示,通过实战教育教学,师生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市场和岗位需求,对专业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学生就业都有一定的反哺作用。目前,她基于实战的阶段性成果,着手准备电商运营选品模式优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指导下,学生团队不仅掌握了选品、上品、投流、客服、数据分析等操作流程,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今后就业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林榕榕就是实战教育教学的受益者,毕业时成为众多企业争相“抢订”的人才。“在实战项目中,从理论到实操,我挑战了客服、采购、运营、财务等多个岗位角色,发掘了自己无限潜能。”如今,林榕榕已获得福州一家商贸公司的高薪职位,实现高质量就业。
2023年暑假,阳光学院元宇宙学院专业教师严哲敏也完成了题为《跨学科视域下影视类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初步实践》的教改论文。两年来,他带着学生团队,承接了学校共53个专业招生宣传短视频的制作,视频发布后,累计获得了200多万次播放量。“总共历时近6个月的制作,200多名学子参与其中,这对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此外,项目包含了写作、摄影摄像、灯光、设计等专业领域的知识,我们对每一项都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分析和论证,并通过实践去验证我们之前的教学方式是否正确。”严哲敏表示,这些经验成果将通过他的论文研究形式进一步凝练和提升,希望将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行业发展带去更多的可能。
社会服务: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中走深走实
福建省福清市上迳镇南湾村,有一家以鱼类加工出口为主业的传统民企。两年前,该公司尝试面向国内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阳光学院师生团队充分运用所学,帮助其于2022年初开设线上直播账号“烤鳗父子”,成功以“直播带货”打开了国内销售市场,迈向传统民企向品牌化运营转型的第一步。
“比起其他同类型账号的运营团队,阳光学院的学生团队是我见过的专业性强、有战斗力的团队。”福铭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阳光学院师生的帮助,公司在线上销售方面远超其他同行,为企业快速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该项目的指导教师,阳光学院新媒体专业教师邱爽表示,参与民企真实业务的运营,能够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就业和创业的艰辛,也更加明白自己身上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都将有积极影响。
“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实践课,真枪实弹地接过一个企业的项目做实战,会让人更快速地成长。”学生团队负责人董大疆表示,为了做好直播,他和团队长时间驻扎企业的鳗鱼生产基地,与工人同吃同住;为了寻找“黄金时间点”,团队尝试24小时轮播。通过数月的项目运营,董大疆深深感受到了“流量”带来的力量,目前,他已就职杭州一家品牌运营公司,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运用流量为地方经济作贡献。截至目前,该专业学子的高质量就业率近30%。
“烤鳗父子”的成功,甚至吸引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注意。2023年4月,马尾区主要领导人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阳光学院探讨交流“校地合作”育人新模式,力求推动人才与地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马尾区名城水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牵引下,阳光学院与福建海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新媒体学院师生团队为其提供品牌与产品推广服务,赋能地方预制菜产业。
作为一所地处船政文化发祥地的大学,阳光学院在挖掘、传承、传播船政文化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2019年,乔海曙牵头的“基于AI+VR的中国船政文化数字资源建设”项目,成为当年度福建省高校仅有的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门信息化专项项目,全国获批的高校仅15所。2020年,阳光学院与福州中国船政文化管理部门签订“云游船政”项目合作协议,项目从立项到研发,得到马尾区政府部门和福州中国船政文化管理部门的鼎力支持。
近年来,阳光学院师生团队不断丰富该项目内涵,相继开发“船政学堂元宇宙”“船政AI数字人系统”等,产品连续3年亮相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并进入马尾区打造的各类船政文化景区,让船政文化焕发新活力。
(林洛羽 周子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