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徐州市的徐州开放大学是2014年经江苏省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首批市级开放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79年的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徐州市分校。2015年4月,经徐州市政府部门批准,徐州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徐州学院、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办学,建有泉山区云龙湖校区、铜山区楚河校区和云龙区拖龙山校区,形成“一城三区”的办学格局。
作为一所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的地方高校,徐州开放大学为徐州市民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开放的模式和信息化手段,主动吸纳和共享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采用灵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服务,特别是不断完善和丰富“我就爱这彭城范儿”品牌社团建设,逐渐成为徐州市民身边的、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融合发展
突出办学特色
通过不断发展与完善,徐州开放大学设有新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大数据)学院、经贸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康养与家政管理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其中,全日制教育涵盖建筑类、机械类、财经类、计算机类、公共服务与管理类等25个专业;成人学历教育涵盖公共管理类、工商管理类、电子商务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土木类等39个专业,由此形成了以本科分段培养为主导,五年高职教育为主体,开放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体系。
在教育教学进程中,徐州开放大学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持续加强传统优势专业、新兴特色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大健康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康养特色专业群,高标准建设江苏省康养现代化实训基地和专业群,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健康养老实训中心,获批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示范中心,有力支撑淮海经济区现代养老服务业和现代家政服务业高地建设。紧密对接新能源产业,高标准建设江苏省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化实训基地和专业群,开设“徐工液压智能制造班”“淮海新能源机电班”“广联达BIM见习工程师”等冠名班,进行“双元四阶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行校企互聘、“双导师制”,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徐州开放大学坚持走“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产业、一个专业群对应一个产业链、一个学院对应若干个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道路,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专业和课程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把企业需求及时有效转化为学校育人标准和方案,在实现“双主体”育人过程中探索职业教育改革与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根本任务,在此进程中,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教室第一课堂、校园第二课堂、实践第三课堂“三堂同建工程”;围绕“双师型”队伍建设,实施唱响红色舞台、深耕三尺讲台、打赢技术擂台、筑高科研平台的“四台同建工程”;围绕“三全育人”,实施德技校园、活力校园、生态校园、善治校园、美好校园“五园同建工程”。
诞生于2021年的“我就爱这彭城范儿”品牌社团是青年学子赋能区域文化旅游的创新实践活动,坚持“让城市文化成长为城市的生命特征、让城市文化更有温度、让城市文明灿如夏花”的宗旨,体现了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集聚,表达了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张力,承载了区域文化旅游的使命担当,成为徐州开放大学品牌社团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创新赋能
深挖文化底蕴
文化旅游经济在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高民众生活品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院校作为文化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探索高校在赋能区域文化旅游方面的作用中,徐州开放大学的十名师生以“热爱家乡——徐州”为暑期社会实践主题进行朴素思考和原始创作,以云龙山、戏马台、燕子楼等徐州地标建筑为原型,制作形态各异、口味不同的文创雪糕、文创月饼,同时,把家乡的文化坐标与雪糕、月饼等生活元素相融合,对徐州的文化底蕴、历史传承及徐州人民的幸福生活进行了生动诠释和创造性的幸福表达。活动一经推出,很快就取得了积极反响,学校高度重视这一校园文化活动的社会效应,经过反复走访调查、座谈研究,决定将“热爱家乡——徐州”暑期实践项目命名为“我就爱这彭城范儿”,随后成立了“我就爱这彭城范儿”社团组织。
在成立“我就爱这彭城范儿”社团组织的基础上,为了迎接徐州市汉文化旅游节的召开,徐州开放大学本着职业教育服务区域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宗旨,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功举办“我就爱这彭城范儿”文化品牌提升项目启动仪式暨徐州开放大学文创月饼推介会。随后,青年师生重点围绕徐州地标文创、徐州非遗文化的年轻化表达、徐州文旅研学线路开发、城市青年志愿服务、美丽徐州建设宣讲等开展活动,学校承办了“我是徐州旅游代言人”评选开幕式,参加了驻徐高校大学生传承普及徐州历史文化月活动,并联办“双创”论坛、承办闭幕式等活动,推动“我就爱这彭城范儿”创意活动成为徐州市文化旅游建设的主力军。
活动引领
讲好城市故事
为了深入挖掘徐州市的文化底蕴,孵化和打造更多助力徐州市发展的“金点子”,徐州开放大学全力建设“我就爱这彭城范儿”产教融合产业孵化基地,形成了“社团+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社团包括“可爱徐州”地标文创社团、“布景徐州”非遗实践社团、“经典徐州”诵读社团、“美丽徐州”城市宣讲社团、“夕阳如画”敬老社团等,基地包括网红直播带货基地、“双创”项目孵化基地、非遗传承研究基地等。学校通过培训讲座、指导社团活动等方式,推出更多优秀的本土文化产品,支持在校青年和毕业校友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校、企、地协作的方式,共同做好徐州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与推广,努力把社团产业孵化基地打造成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创新创业的孵化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竞技场,提高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如何彰显徐州市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魅力,讲好新时代的城市故事,这是“我就爱这彭城范儿”文化品牌提升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队”)一直研究的课题。在探索中,实践团队致力于对徐州美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在传统美食年轻化研发过程中将重点放在陈塘村荷叶茶、青方豆腐卤、马陵山茶等民间美食上,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发挥各自视觉艺术、平面设计等专业特长,赋予民间传统美食更多鲜活的城市记忆。
实践团队立足徐州大汉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创作载体,以“数字化赋能非遗可视化、非遗文化表达年轻化、徐州非遗文化传播社会化”为主要内容,深度挖掘徐州非遗特别是乡村中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开展非遗衍生设计,并组建“经典诵读”社团,以汉文化、汉服、实景再现古人风采,全景式展示徐州文化的魅力,原创大型诗歌诵读节目《三盏敬彭城——梦归徐州》《邂逅九月》等作品一经推出即在全市引起轰动。此外,实践团队通过组建“美丽徐州”城市发展宣讲社团,打造“我就爱这彭城范儿”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全媒体矩阵,设计制作小程序,线上销售文化产品,让徐州地域文化“潮”起来、让历史“活”起来。
产业对接
延伸健康链条
孝文化是康养专业学生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德育内容,学生尊老敬老的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课程思政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徐州开放大学以新时代孝文化价值观为引领,紧密对接大健康产业,立足于淮海经济区“医保互通”等经济优势,紧扣大健康全产业链,全力打造康养旅游专业,培养“有大爱、崇技能、善服务、会管理、能创新”的康养旅游服务人才,高标准建设了江苏省康养现代化实训基地和专业群,不断将具有时代特色的孝文化融入康养专业人才培养中,增强未来从业者对专业和行业的认同感。
为了以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维度展现城市文明的多姿多彩、包罗万象,徐州开放大学借助社团实践、志愿服务及康养专业优势,走进中小学校,走近社区群众,不断输出城市“文明因子”,持续助力城市文明品质提升。
在志愿服务领域,实践团队牵头对接多家公益组织,自主开发志愿服务项目,生均学期志愿服务10小时以上,培养学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投身公益志愿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夕阳如画”志愿者团队走进当地多个县区,为500余位老人免费拍照,用照片定格他们的幸福晚年。其中,“夕阳入画——为空巢老人拍摄一张照片”项目登上权威媒体品牌栏目,单篇阅读量10小时突破120万。
为配合江苏省关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工程的实施,徐州开放大学迅速响应,成立了由建筑施工、艺术设计、装饰、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思政等专业的教师及学生团学骨干组成的专项小组,为孩子们独立设计施工完成了“梦想小屋”。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学校采用“1+3”模式,以康养与家政管理学院为基础,贯彻市民皆校友、社区皆课堂、机构皆平台的理念,通过线上微课程、短视频等方式向广大市民传授养老护理常识,实现作为子女的孝养;通过到社区作健康护理讲座,实现活力老人自我照护的颐养。徐州开放大学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成长,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讲好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青年成长成才励志的故事、城市文明进步的故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让炽热奔放的彭城范儿更加深入人心。
(石月荣 吕甜甜 曹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