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英特学校
根基教育 陶铸群英(上)
陶继新
红色主题班会
学生每月讲好一个红色故事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英特学校自2016年建校以来,就提出要做“真教育”,即根基教育。“根基”即根本、基础。根基教育,是关注学生基础的教育,生命的力量从根基而来,人只有扎深、固牢成长之根,才能成为栋梁之才。英特学校的根基教育,是用六年影响一生、启智润心的教育,是用六年奠基人生、培根铸魂的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

    习惯养成的“十个好”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段。“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英特学校提出“叠好被、扫好地、洗好手、排好队、吃好饭、读好书、写好字、健好体、学好艺、做好人”的“十个好”标准,“细”到极致,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一、“叠好被”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个头儿小,要独自叠好被子还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们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既叠好了被子,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合作意识。每天午休之后,孩子们便兴高采烈地两人一组地叠好被子,然后才走出宿舍,有说有笑地走向教室。

    为了让学生把被子叠得更好,学校开展了午休房日常评优、全人内务评优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叠被子比赛。于是,争强好胜的孩子们,不但在“叠得快”上下了一番功夫,而且还在“叠得好”上进行了研究,看到自己的“作品”方方正正,心生欢喜;回到家里,也会在起床之后很快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把房间收拾得利利索索,让家长十分惊喜。

    二、“扫好地”

    古人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名句,以小见大地揭示了“扫好地”的意义。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所处的环境,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同样发挥着“以文化人”的作用。处在清洁优雅的环境之中,心情会更加愉悦,还会生成一种向美的心理需求,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三、“洗好手”

    洗手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病从口入”不只是一个成语,而且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卫生常识。为了有效科普如何正确洗手、什么时候应该洗手,教师利用立规养习课和主题班会课,积极开展相关话题的交流,并通过实践操作,杜绝“病从口入”。

    学校还将剪指甲、洗澡、勤换洗衣物等列为周末生活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倡导学生在自己“洗好手”的同时“指导”家人在餐前和如厕后“洗好手”。父母通过孩子对科学洗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发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感叹,体会到了与家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幸福感。

    四、“排好队”

    “排好队”是英特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入校门,孩子们便“不令而行”地排好整齐的路队,无声有序地进入教室。体育课、午餐时间和放学时间也一样秩序井然。路遇教师和路人,孩子们面带微笑,招手致意。

    不但人要“排好队”,学校的桌椅和桌洞里的书本乃至卫生工具也要“排好队”。为了提高质量与效率,学校还采取了限时整理、“下课五步”等举措。教室里的桌椅摆放“横成排、竖成行”,学生桌洞里的课本、练习本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橱柜里的物品也整理得井然有序。学生在使用学习用品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按位而取,大大节省了时间。

    五、“吃好饭”

    《黄帝内经》有“饮食有节”之说,《论语·乡党》也记录了孔子“食不语”的礼仪,“吃好饭”是中国古人十分注重的生活细节。

    在英特学校,文明用餐,习惯成自然。就餐之前,各个班级的学生排队,依序、安静地进入餐厅,到指定位置站立等待,全部学生到齐后,一起默背《悯农》诗。背诵结束,在带餐教师示意后,才坐下用餐。用餐结束,孩子们将餐椅逐一归位,将桌面收拾干净,再将餐盘整齐而轻轻地放回指定地点。

    六、“读好书”

    “读好书”的“好”字有两个含义,一是书的品位高,二是读得有章法。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英特学校深谙这一道理,积极研究学生“该读什么书”。一方面,考虑到不同年段小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需求;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选择穿越时空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依然光辉不减的经典之作;同时还考虑到所读之书不仅要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成长有利,而且还要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学生读书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读而入心,读而有悟,悟而有行。在教师的引导下,现在英特学校的学生不但每天在校阅读不少于半个小时,而且养成了入室即读的习惯。同时,学校每月评选班级“读书之星”,每学期评选“校级读书之星”“书香家庭”,开展“七彩阅读”书香家庭交流分享等活动。持之以恒的优质阅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还向其学科学习延伸,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节节高升。

    七、“写好字”

    英特学校的写字课,致力于让每一名学生都“写好字”。除了开设书法课,请专业书法教师教学,每天还另设20分钟的写字课,由科任教师兼任指导。学校组织书法教师在每周固定时间对科任教师进行书法培训,所以科任教师也掌握了“写好字”的章法,个个写得一手好字。在练习的时候,一年级学生使用“米字格”书写纸,二年级学生使用“田字格”书写纸,三、四年级使用方格纸,五、六年级使用横线书写纸。每周五,各班进行书法比赛,将优秀的书法作品在文化墙上展示,供大家欣赏与学习。于是,“写好字”就成了孩子们的一种自觉追求,人人所写的端正而又秀丽的字也成了英特学校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八、“健好体”

    英特学校体育锻炼的口号是:“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体育课上,而且还反映在阳光大课间和10分钟课间中。

    上午和下午各3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是孩子们强身健体的重要保障。每个班级组成一个方队,精神抖擞、步调一致地进入操场。全程只有教师领操没有指挥,操场上并无任何标记,那么多的学生却可以各就其位。教师则排成两个方队,和学生一起跑步,一起做跆拳道标准操、魔方操、武术操、英文字母操,跳绳,踢毽子。教师与学生一同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与孩子们产生了心灵共振。

    课间10分钟也被纳入“健好体”的范畴。下课铃声一响,教师便立即把学生全部“轰”出教室。而孩子们也是一呼百应,跑到教室外的空地上,各取所好地锻炼起来。

    每天至少1小时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再加上课间10分钟的锻炼,让孩子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由于身体健康,心情也愉悦起来,学习效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九、“学好艺”

    艺术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孔子在关注“兴于诗,立于礼”的同时,提出了“成于乐”的卓越见解,在学校仅12个字的教学总纲中,就有“游于艺”三个字。

    英特学校汲取“成于乐”教育理念的精华,在开足开全艺术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以社团形式为主的40多种选学课程。音乐课程有器乐类、舞蹈类、声乐类等,美术课程有沙画类、国画类、设计类等,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采取走班制,各取所需地学习,从而人人都掌握一两项艺术技能。在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学习中,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快乐,心中荡漾着幸福,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更加可贵的是,这种心灵的自由,始终与良好的习惯并驾齐驱,比如在美术课上,学生的马克笔整齐划一地放置在桌面的左上角,画画的时候,学生注意保持“一拳一尺”的坐姿,头正腰直。

    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艺术节,画展、文艺汇演各尽其妙,孩子们畅游在精彩绝伦的艺术世界里。教师也加入其中,与学生“合奏”了一曲“学好艺”的乐章。每年春节,学校举办“因为爱所以爱”春节联欢会,全校师生一起载歌载舞,享受艺术之美在心灵中播撒的美好。英特学校教师鼓乐团编排演奏了《鼓舞英特》,磅礴大气,激荡人心。

    十、“做好人”

    “做好人”既是孩子们当下成为好学生的先决条件,也是走向未来担当大业的必备品质。“做好人”的关键,是从当下做起,为此,学校十分关注日常工作及孩子平时的言谈举止。

    学校高度重视每周一次的主题升旗仪式及每周一节的主题班会课,在这些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祖国、懂得感恩、孝敬长辈、尊敬师长、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分享合作、谦虚宽容、坦诚务实、保护环境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班级还设置了“文明观察员”,观察和监督身边的文明或不文明现象,每周评选“文明班级”,班级内评选“文明个人”,并在升旗仪式或班会课上进行表彰。

    天天讲,尤其是天天做,“做好人”的品质就逐渐地镶嵌到了英特学校孩子的心里,即使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各个地方,都表现出了英特学子的独特风范,这种精神风景,也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个好”看起来很小,可每一个都关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但会影响英特学子当下的学习与生活样态,还会向其未来的生命不断延伸,让学生终身受益。

    红色教育的“三个一”

    英特学校不但构建了红色教育校本课程,而且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尤其是红色教育“三个一”系列活动,即学生每月讲好一个红色主题故事、年级每月上好一堂红色主题班会课、学校每年演好一台红色主题节目,红色教育落地有声又生机勃发,让所有学生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一、学生每月讲好一个红色主题故事

    英特学校致力于让学生讲好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先进模范的故事等红色主题故事,将红色基因镌刻在孩子的生命记忆里,让其在未来的成长中不断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英特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讲好一个红色主题故事。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又采取班级初赛、年级复赛和校级决赛的方式,最终选出“红色故事百人团”成员。“百人团”成员不但人人精熟几个红色主题故事,而且讲起来情动辞发、感人至深,体态语言也运用得恰到好处,让人不得不感叹后生可畏。

    2023年5月11日至12日、5月19日至20日和6月5日至6日,英特学校先后举办了三次“根基教育 陶铸群英”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活动参与者现场欣赏了孩子们极其出色的表现。

    200多名学生精神抖擞地走上台,台下近500名校长与教师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现场大屏幕按顺序出现数字编号,由台下观众叫停,随机抽取相应编号的学生。被“锁定”的学生立即站起来,面向观众,情感饱满地讲起红色故事来。

    六(10)班学生杨名熙讲的是《特级英雄杨根思》,刚一开讲,他便仿佛置身于故事情境,泪花闪烁,声音清晰却时有颤抖,将所有听众都带进了动人心魄的故事之中。四(3)班学生杨艾琳讲的是《半条棉被温暖中国》,披文入情,声泪俱下,触动听众的心灵,昭示主人公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之美。六(1)班学生于皓轩讲的是《抗日英雄夏全亮》,他的讲述,让大家仿佛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步入英雄的生命世界,心中激荡着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六(4)班学生魏梓惜讲的是《党的女儿》,童稚的声音里,不时流露出悲壮,女英雄的慷慨悲歌,给人以精神的洗礼、境界的升华。五(9)班学生刘峰铄讲的是上甘岭战役英雄的故事。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遥远的回响,故事引导听众走进彼境彼地,去感受硝烟弥漫时英雄们的伟大精神。五(1)班学生王怡蓓讲的是《黄继光》,话语铿锵,辅之以刚劲有力的动作,让黄继光的形象如在眼前……

    现场听众深深感受到孩子们讲好这些故事所花费的时间与投注的精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英雄的形象逐渐地走进孩子们心里。向英雄学习,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心灵的向往与需求,师生和听众由此激发了自我砥砺的热情,努力成为有用人才。

    二、年级每月上好一堂红色主题班会课

    年级每月上好一堂红色主题班会课,是英特学校每个年级每一名班主任必备的品质与能力,这不但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而且还要求学生进入情境,既有感而发又深受教育。英特学校班主任唐文菲开设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强国少年”红色主题班会课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班会课之前,唐老师为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他们收集与班会课主题相关的资料。为此,有的学生去图书馆用心查阅,有的学生先在网上广泛地查找资料再进行适当的分类,有的学生就某个未解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还有学生坐在一起进行交流……

    上课伊始,唐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了由三个主题组成的预习任务:一、近现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为什么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侵略中国?二、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背后靠的是什么?三、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然后,唐老师播放了一段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并让学生们简要地谈谈感受。学生们热烈地讨论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并为拥有如此壮丽的大好河山而自豪。唐老师随后总结道:“就像同学们所说的,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塑造出伟大的中华民族。从古文明到现代文明,从科技创新到强国工程,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勇于探索,静守家园。正是这种深爱家园、喜好和平的精神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才造就了美丽的中国。”学生们自发得出了结论:“正是中国人民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如此美丽的中国。”

    学生话音刚落,唐老师将自豪的语气转为低沉的基调,说道:“可是,如此美丽富饶的中华大地,却遭受了战乱的无情蹂躏。”她让大家一起观看一段视频,关于近现代史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肆意掠夺和对中国人民的血腥屠杀。在学生们心情凝重、感到悲愤时,唐老师问道:“同学们,西方列强为什么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侵略我们的国家,迫害我们的人民呢?”学生们争相有理有据地发言,得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

    唐老师继续问:“那么,中国怎样才能不落后呢?”学生再次思考与讨论,并由此联想到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抗争史。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共一大的召开,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唐老师追问道:“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力挽狂澜,将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呢?”学生们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得出了答案: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接下来,唐老师播放了一段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巨变的视频,展现了贫穷落后的中国如何发展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东方大国,并再次引领学生进行深思与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伟大复兴。讲到这里,唐老师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做让党放心的好少年呢?”学生们纷纷发言,从现在做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及付出爱、传递爱等答案不一而足。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响亮的口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这种境界的升华,水到渠成,而又深入人心。课程结束了,可浪潮还在学生心中回荡。这种高尚的感情不只在班会课上澎湃激昂,还会在学生未来的生命中流淌。红色基因浸润学生心灵,激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三、学校每年演好一台红色主题节目

    英特学校每年组织学生演好一台红色主题节目,振奋人心,十分精彩。

    《东方红》气势磅礴,鼓声歌声同频共振。《乳娘》虽穿越时空,却宛如眼前,表现了亲子大爱的崇高美,演绎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哲言。《八女投江》壮怀激烈,恰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烈士虽已殁,千载有余情,一直活在中国人的心里。《妈妈教我画国旗》节目深入浅出地解说了绘制国旗的过程,展现了“妈妈教女儿画国旗”的亲子互动场景,赋予其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深刻内涵。教师演出的《教材中的红色经典》,让人体会到语文教材承载的不只是语言文字,更是革命精神的火种,用或温暖或悲壮的语言和永载史册的故事,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红色教育。

    此外,师生还合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祝福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是艺术表演,也是挚情流淌。有回旋的激越感情,也有温暖的感恩之心。于是,爱党爱国的感情之水也自然而然地流淌起来。

    演出结束,学校党支部书记孟玲珑的声音有点儿哽咽,因为她的情绪还沉浸在刚才的演出中。她说,参加演出的每一名师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排练试演,向红色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希望在自己被感动的同时,也通过演出让更多的师生为之感动。

    (陶继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