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
本报讯(记者 蒋夫尔)“在学校关心下,村里给了我很大帮助,不仅在村委会为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帮助我在集市上开了一家商店。”日前,谈起如今的生活,重度肢体残疾的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毕业生古丽(化名)开心地说。
今年毕业的她能顺利实现就业,得益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对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真心真情真做”的就业帮助。就业工作中,该校尽全力实现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目标。“一名特殊困难学生的背后是一个家庭,我们尽全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也就是帮助了他们背后的家庭,这样十分值得。”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晓冰说。
为帮助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给予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对其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扶。
“经过摸排,我们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学生台账1200余份,按照‘一人一策’,多维度着手,为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制订适合的求职、就业规划方案。”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买合木提·马木提说。
为保障学校30名残疾学生顺利就业,乌鲁木齐职大为其提供了全方位指导,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岗位选择,帮助学生消除疑惑、缓解焦虑,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截至目前,这30名残疾学生已实现100%落实就业去向,他们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宣传类、摄影编辑类、助理类工作。
“我们围绕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孤儿、退役军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摸排调研,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台账,通过班主任、专业教师、就业辅导员、学院领导的联合帮助以及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增强该群体就业本领。”唐晓冰说。
同时,以“心理健康月”活动为依托,从心理层面为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开展就业辅导,通过就业帮扶主题讲座、咨询辅导、素质拓展等形式,及时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扰,缓解就业焦虑情绪,给他们吃上“定心丸”。
“学校将适合特殊困难群体就业的岗位信息送进教室、宿舍、食堂,从生活的点滴入手,贴心服务,针对性地提供求职招聘、就业政策宣传、岗位信息推送、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唐晓冰说。通过努力,该校为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人均推荐岗位37个,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为帮助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将喀什地区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唐晓冰带队与喀什经济开发区、喀什地区各政府部门对接,签订了“区校合作框架协议”,与喀什地区行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一把手”支持,政校行企协调联动,各自发挥优势,确保了离校未就业的喀什地区毕业生就近就地高质量就业。目前,已落实801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毕业生阿布(化名)说:“我母亲长期卧病在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后,我虽然考上了本科,但不想给家里造成负担,打算放弃升学。我的情况被学校知道后,第一时间给我提供了帮助,让我实现了继续求学的梦想。”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纳入全员绩效考核,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包联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每日听取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分管校领导不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层层推进工作落实,形成“校党委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部门包联、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体系。
为落实好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学生就业目标,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组织30余名领导和教师,奔赴南疆四地州5个市、15个县、145个村,对162名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并为其寻找就业岗位。
唐晓冰说:“为创建人人都承担毕业生就业责任的良好氛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建立了学校部门就业包联机制,将所包联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群策群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我虽然是重度残疾人,但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还为家庭生活改善贡献着力量,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古丽说,“感恩党的好政策,感谢学校的真情帮助,我的命运也从此改变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