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关于调查研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承载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具备独特的理论特质,为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承担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对象的真理性,这完全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们的思想观念、决策决定、规划设想等是否正确,归根结底要看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始终把理论建立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总结,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既注重宏观指导,又着眼具体路径,简明而深刻地阐释、深化、拓展了调查研究的意义、途径和要求,他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新思路和新论断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调查研究思想的传承,又是立足新时代新形势的赓续,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创新精神。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守与笃行,也是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系化践行和持续性拓进。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让调查研究之风兴起来,“兴”字绝不仅仅指调查研究的时长、频次、规模,更重要的是调查研究的水平、内容、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牢固树立“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了解民情民意,聚焦民盼民愿,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为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作出示范和表率,他强调:“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是不行的!”只有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才能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监督,汇民智、得民心,真正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和执政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用“根”、“命脉”、“基因”等词来形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运用于治国理政实践。《墨子·尚同》中说:“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墨子的这句话,本意是上位者施政,了解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能治理好,否则社会就会发生动乱。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强调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掌握民意民情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还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这里的“善假于物”可以理解为“借力”,衍生为充分借助、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力,来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在谈及“虚谈废务”的历史典故时说,“我多次讲过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故事,王衍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可谓舌辩滔滔、无人能及”,认为两晋学士沉迷空谈、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不注重实干的历史教训令人警醒。习近平总书记援古证今,将这些章句典故灵活融入新的语境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使其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不仅融入了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具有了历史的胎记,而且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意义的重构和跃迁,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话,来勉励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深挖问题、找准瓶颈、摸清症结、真抓实干,掌握工作主动权,为破解难题找到办法、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只有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实际出发,通过系统全面扎实的调查研究才能全面获取并作出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其理论张力正在于凭借实践思维和系统方法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寻事物本质、揭示发展规律,然后再次运用于实践、推进具体工作。依靠调查研究,才能客观全面审视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才能关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形成有效应对的思路和框架;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提供方法论和聚力点,使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