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
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工智能观
赵红华

■教育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系列评论之六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青少年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智能科技时代,新的科技伦理问题和道德困惑直接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就青少年而言,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人工智能,关乎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需要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工智能观,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青少年过度依赖或者沉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要引导青少年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的功能,讲清楚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吟诗歌、写论文、敲代码、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最让人惊叹的,是它快速高效的内容生产能力和日益接近于人的语言互动模式。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大可不必自惭形秽。要让青少年了解,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在许多方面提升人类解决问题的效率,但也有不少“硬伤”。例如,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拥有与人一样的情感,无法实现与人的情绪、欲望、意志、经验等方面的自然交互。可以说,人机之间的界限难以逾越。

    要引导青少年全面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讲清楚人类智慧的独特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模式化”无法取代人类的“差异化”。再神通广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必须基于大量文本数据。机器智能一旦被概念框架限定,就只能在既有框架内运行,于是难免落入“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重要的是一场深刻的思维变革。要向青少年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要引导青少年系统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讲清楚人工智能的辅助性。生成式人工智能永远是辅助,不可能是主宰。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不应被定义为相互替代,而是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赴未来。从现实社会来看,一些重复性高、创造性及思想性低的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我们要助力青少年发挥好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并保持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学习赋能。

    要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作用,讲清楚人工智能的风险性。科技创新历来都是双刃剑。它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的利器,也可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成为风险的源头。若科技创新者伦理意识薄弱,仅聚焦于技术迭代、资本服务、利润获取等单维价值取向,那么科技越向前发展,就越可能冲击人类社会的价值体系,甚至脱离法律行规和伦理道德约束。比如,人工智能生成近似原画的内容、构图等,可能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技术被恶意使用,可能被用来从事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对此,站在风险防范这一角度,从教育层面加强青少年科技伦理意识培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人工智能发展和科技伦理治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小学阶段的科技教育中,要坚持“科技发展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技伦理和道德意识,培养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科技后备人才。这既是对人类社会的当下负责,也是对未来的人类命运负责。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