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中南小学是一所区政府部门投入新建的公办学校,面对新时期国家对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育提质增效的新要求,以“生活力教育”为主题,秉持“创造属于自己的动量空间”办学理念,根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创设与学生积极成长相协调的成长空间。
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学校结合“个性特长、自觉成长、适性发展”课程理念,在探索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德为先”重视品格塑造,“以智为本”提升教育质量,“以体为根”促进健康成长,“以美为贵”增强文化熏陶,“以劳为重”倡导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必选+自选
构建“生活力”课程
立足素质教育、办出百姓满意的优质学校是中南小学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面对家长希望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及学生需要多样化课程的切实需求,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反映时代特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
学校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建构反映时代特征、聚焦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课程。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地方课程是重庆市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按照重庆市教育部门对地方课程的规定开设并实施,用好地方特色资源,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强化实践性、体验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德育课程设置为学生必选课程,再根据课程资源条件研发适合不同学生特质的自主选修课程,形成“1+N”的“必选+自选”选课模式。
学校在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同时,强化了“生活力”课程的构建。“生活力”课程主要包括自觉课程和荣誉课程两个部分。在凉亭子教育集团的“新三力”学习理论模型中,把拓展课程比喻成“自觉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把潜能课程比喻成“荣誉课程”,着力培养潜能学生高阶发展的关键能力、自主与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大单元等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素养。
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聚焦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学生认知领域,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在综合学习方面,整合跨学科知识,着力于学生高阶能力培养,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建构学生学习的框架性知识,运用主题式、项目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提出、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在社团活动方面,针对学生个性发展、个人兴趣,为不同年级、水平层次的学生设置限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设置自主选修课程,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中挖掘潜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校本课程实践中,学校注重陶行知“自动力”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扬,融入积极心理学特色课程,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并培育品格优势,重视师生的成功经历与体验,推动实现学校“释放儿童天性,提升博学雅行的品格优势,赋能灵动美好的生命活力”的育人目标。
探究+实践
促进学习能力提升
评价是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动力,激励评价更是助推器。在立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凝练“生活力教育”文化的同时,中南小学建构了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新三力”教育理论模型,探索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教育质量建设与评价体系,制定了蕴含着“善”的教师评价方案,持续激发教师创新活力。
中南小学设计了课程评价单,围绕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四个方面展开评价,结合能力目标与表现水平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的要求,对学生开展过程性与阶段性评价,根据累计获得的五角星颗数,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每学年评选“问题小明星”“探究小明星”“实践小明星”“合作小明星”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聚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水平,学校特别提出了推进多元评价的三项原则。一是关注个体发展。每名学生的学习水平、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评价应淡化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二是重视过程评价。学校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贯穿探究活动始终,突出对学习过程各个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三是倡导多元开放。学生、教师和家长既可以是评价的对象,也可以是评价的主体。师生、生生之间自由交流互动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发展水平,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或辅导方式,使得师生能够在评价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学校通过合理管理,减轻教师过重的非教学任务,让教师做到术业有专攻,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备课、钻研教材、作业设计、教学研讨等专业工作中,更大地激发出教师的潜能,更高效、更富有创造性地教书育人。对此,学校负责人认为,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激发师生自动力,实现生活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李雪莲 周太平 何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