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成为有生命唤醒能力的教师
袁卫星
浙江省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叶海辉在上体育课,他的体育课充满了创意,就像“变戏法”,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资料图片
扫码观课 活出生命的意义 主讲人:袁卫星

    编者按

    教育是用生命唤醒生命的艺术,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教师如果没有好的生命状态,如何去唤醒一间教室的一群孩子?教师如何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教师的生命唤醒能力如何建立?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教育探索者们,有人找到了答案,有人还在困惑中。本期专刊邀请在此领域研究与实践成果颇丰的优秀教师作者来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答案。

    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那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生命影响力呢?我想,需要教师走一条自我实现的道路。

    课比天大

    把教室作为安身立命的天地

    一个下着细雨的午后,一位农民父亲打着土布的雨伞来找他的孩子。我正在上一堂寻常的语文课,当时课开始了仅仅五分钟。我看到他,说:“有什么急事,你把孩子叫走吧!”那位父亲连连摇头:“这怎么可以?这可是语文课!让他听完这堂课我再带他走。”于是,这堂课有了一位特殊的听众——一位打着土布雨伞站在教室外面滴雨檐下的父亲。这堂课我上得特别投入,就像一位高超的琴师,在五十多名学生的心弦上拨弄了一曲……

    从此,我踏进课堂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堂课是我、是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和我的学生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当为这堂课的平庸苍白而惭愧,也不应当为这堂课的碌碌无为而悔恨。从此,我走下讲坛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今天这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我收获了什么;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别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从此,我尘封起我的作家梦,把人生航向修正为:做一名特立而不独行的语文教师,记住学生,并让学生记住。

    这一天,我把它看作我教育生涯的真正开始。

    我的导师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每位教师都是自己教室的‘国王’。关起教室的门,你就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总是能够做一些事情的。”的确是这样,大凡优秀教师,无不会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投入整个生命。

    全身心投入课堂会有“真我”——不是出众的外表、不是照人的丰采、不是新潮的发型、不是时髦的服饰,而是如名字一般独立的个性;全身心投入课堂会成“非我”——它不同于日常状态,处在比平时更充实、更准确、更自信的“高状态”中,不是一般的自然人,而是教育文化的载体;全身心投入课堂会达到“无我”——作为一个向导,言语、神情、举止,全是为了传达教学目标中的知、情、意,一旦传达到位,就会遁身而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掘、自己去创造。

    全身心投入的课堂往往教学目标明确,学生主体突出,学科素养体现,课堂效能明显,师生都有收获。教师有精妙的点拨,学生有精彩的表现。学生从和文本对话到和师生对话再到和自己对话,丰富完善了自己。

    生亦为朋

    为学生付出了无功利的爱心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严格来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这份职业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行为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唯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也是一个优秀的当代教师必备的素养。我们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学习到,教师敬业和道德的核心是有爱。爱心,能够使一个人变得无比智慧,能够使专业水准得到更大程度、更有价值的发挥。爱心当然不是教育的全部(有的教师以为只要爱孩子便可取得教育的成功,这是他们对爱心的误解),但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有一年我做初中班主任,班上有一名学生功课不好,见到考试就害怕,常常借故“逃考”,尤其是数学考试,哪怕是小测验,也要提前两天“装病”。数学成绩可想而知。

    有一次又要考数学,我提前三天从数学老师那儿“偷”来一份试卷。在我宿舍并不明亮的灯光下,我手把手地教这名学生答题,从头至尾,无一遗漏。考试的时候,这名学生把我教的内容忘掉几乎一半,但是还好,考了71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破天荒的事!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加表扬,私下里却向我表示怀疑。我笑笑,告诉数学老师:“相信他吧,他正在努力……”

    接下来的一次考试,我又“偷”到了试卷。但是这一次我告诉他:“这张试卷你自己去琢磨,我实在没时间教你。”于是他借了别的同学的听课笔记,翻了自己的教科书、练习册,甚至绕着弯子向班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问问题。分数下来,他得了80分,用数学老师的话来说,“简直是奇迹”!

    再接下来,他突然不要我“偷”来的试卷了。他说,他已经认真听课,作业一次也没落下过。他注意到了数学老师和同学怀疑的目光,他要在这怀疑的目光下挺胸抬头。我由衷地赞扬了他。初中数学对于我这个语文老师来说,算不上难题,因为高考的时候,我数学满分。我用周日整整一天的时间,和他一起复习考试的那个章节。复习完,然后我把“偷”来的试卷交给他,让他亲手扔进纸篓……这一次考试,尽管他只得了63分,但他的脸上出现了长久以来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数学老师没有表扬他,而我却把他叫到宿舍,举满杯的可乐为他祝贺:这是他进初中两年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考试及格!从此以后,他再没有逃过任何一次考试。第二年中考,他顺利地考上了普高。

    我把我为学生“偷”试卷的事情讲给我所尊敬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听,她很激动地说:“爱心,能使一个教师变得聪明起来!”于漪老师还曾经这样说:“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当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用这样的心态来面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我们的教育就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与此同时,我们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也会在这个时候得到充分的体现。

    锐意进取

    让自我实现不断向上超越

    教师要“活出生命的意义”,还需要实践自己的创意,享受自己的成功,追求自我的实现。

    实践自己的创意。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传统理念不同,要相信有“创意”的耕作,才能有更大和更有意义的收获,甚至于“创意”本身就是智慧耕作的结果。要发掘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探索精神,以及勇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具有开拓进取意识和创新求异能力的品质。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等方面显示出积极的姿态、充分的创造和足够的实力。

    享受自己的成功。或许是平常一堂课的出彩,或许是网上一个帖子的共鸣,或许是一回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时自我的提升,或许是一次教育沙龙或学术研讨时内在的彰显……教师定义的“成功”,是“智慧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成功,是对教育充分的、活跃的、忘我的、集中精力的、全神贯注的体验。要相信: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型人格意味着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投入教育,意味着不很在乎领导的表扬、同事的评价,而很在乎个人的体验、目标的实现。具有这种人格的教师对教育环境是一种“积极的适应”。这种“积极的适应”表现出来的进取心,是在“适应”条件下产生的,它有别于欲望膨胀、畸形发展的自尊型人格的“进取”。“进取”和“适应”是相辅相成的。

    2003年,班上一名心理脆弱的学生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遗书性质的文字,被其同学及时发现并报告,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我在课前30分钟决定临时取消《陈奂生上城》一文的授课,改上《善待生命》。这堂课,我引用一个因罹患软组织恶性肿瘤被截去了一条腿的九岁男孩周大观的童诗《我还有一只脚》贯穿课堂。课堂所呈现的生命的韧性和弹性,所探讨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成功地挽救了这名学生的生命。

    课后我认真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几年,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者行凶的报道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要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者剥夺他人本不应被剥夺的生命呢?我的结论是: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处在生命焦虑的状态中,而我作为教师,原来一直都只是在“教书”,而并不是真正在“育人”!原来我一直只做了名“教学生语文的老师”,而不是“用语文来教学生”的老师!

    于是,我在语文教育教学的领域之外,开始“跳出学科看教育”,开始“不务正业”地研究并实践起“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条路上,我们成立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来指导全国近200所新生命教育基地校,开设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我们组织编写的《新生命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等实验用书贯穿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在全国发行。由我主持的生命教育专设课程研究分别入选深圳市重大成果推广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教育专项课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课题,并于2021年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2年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育是一种唤醒。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师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不仅是一个问题,更像是一种唤醒。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长、特级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