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济南市章丘区枣园中学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李厚雷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枣园中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号召,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思维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得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乐于参与课堂,探索出一条化学高效课堂的成功路径。

    发散思维培养路径一:

    以“化学实验操作”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鲜明、新颖、有趣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探寻化学奥秘的兴趣,能够将“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思、悟”,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具体。因此,以“化学实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尤为重要,这也要求化学教师熟悉和掌握课程所需化学实验的内容、要求、体系和结构,根据学生兴趣点和学校实验室情况,精心设计、灵活安排化学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化学组教师主动采取以实验为动力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实现了化学实验教学前、中、后全过程引导。例如,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实验前,教师会事先要求学生探讨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我们如何选择反应物、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我们为什么这样选择?”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带着浓浓的求知欲去一步步操作,实现动脑动手相结合;实验中,教师充分借助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化学原理,如“观察我们制得的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如何证明是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水中产生了大量气泡,是从一冒泡就收集还是要等一会儿?”通过一个个问题使学生在实验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和发现真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交流沟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恰当的时机给予点拨、引导,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发散思维培养路径二:

    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题,展现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体会、多感悟,从而更好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但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并不轻松,需要达到学生力所能及的“临界点”,只有这种适度的刺激,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

    教师从一线教学中寻求方式方法,从多个方面着手,使“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新课引入,要展示矛盾,形成“悬念”。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及时纠正老套无变、平淡无奇、无矛盾冲突的课题引入形式,在新课一开始就激起“波涛”,造成“悬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迅速进入“角色”,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教学主题,驱动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是尽可能导演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及时分析掌握学习动态,巧妙设计、灵活处理,恰到“火候”时抛出问题,在一个高潮跌落时再掀起新的波涛,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深化”状态。

    三是课堂结束不能草草收兵,要精心布置,或留有“余味”,或埋下“伏线”,使学生“先知为快”。在化学课堂结束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加热到红热,不会燃烧,那么在氧气中铁丝会燃烧吗?”“氧气有哪些‘特异功能’?且听下节分解。”推动学生自觉地预习课文,围绕提问积极思考,有效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

    四是善于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找创设问题情境的生动材料。在提问化学问题时,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出发,抛出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发散思维培养路径三:

    以“民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思想是否发散,创造欲是否强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民主程度。民主化程度越高,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思想越活跃,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

    济南市章丘区枣园中学化学组教师努力探索化学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形成了“不唯教材”“不唯教师”“不搞注入式”的良好教学气氛,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注入活力。

    一是“不唯教材”。在化学课上,教师勇于打破教材“绝对正确”的观念,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质疑。一方面,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在传授知识时,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多问“为什么”,刨根问底,激活思维。另一方面,教师热情支持和鼓励学生质疑,即使他们有时提出的问题或设想不切实际、异想天开,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决不横加指责、讽刺、嘲笑,努力点燃学生思想火花,释放出思考化学、学懂化学的强大潜能。

    二是“不唯教师”。在化学课上,勇于打破教师“绝对正确”的观念,允许学生怀疑甚至反对教师的观点,鼓励学生“班门弄斧”。当解答学生的疑难时,教师仅向学生提供获取有关材料的途径,让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分析去寻找答案,对于一些不能解决的或一下子解决不了的提问,谦虚地告诉学生“让我想想看”“让我查查资料”,决不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怎么讲你就怎么做吧”之类的话语,以身作则,引导带动学生与教师一同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三是“不搞注入式”。在化学课上,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思维,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坚决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考学生背”的单向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多思,使学生的思想更活跃,思维更发散,各种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济南市章丘区枣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李厚雷)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济南市章丘区枣园中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10/12/12/ZGJYB20231012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