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车间里响起了机器报警的声音,一台贴合机上的三色运行灯的红灯亮起。看到这种情形,赖智泉快步走了过去,把贴合机里已经满仓的线路板抽出后,搬到了车间门口。赖智泉是江西省龙南中等专业学校2020级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已于今年7月毕业。在经过跟岗实习、就业培训、顶岗实习后,他留在了龙南骏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9月,他成长为中级员工。
近年来,龙南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数智工匠名师超市”、“校校会企”长学制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
搭建互动平台,夯实产教融合基础
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设在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了粤港澳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科技城里面分布着150余家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需要招收大量技术人才。
为更好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促进产业发展,龙南市政府、企业、学校等参与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共进,统筹产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龙南市选址产业园区,耗资4.2亿元修建了占地260亩的龙南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为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夯实基础。
为完善顶层设计,龙南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龙南市探索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新模式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个职能部门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龙南市还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构建产教融合制度保障体系,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员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有效对接。
此外,龙南市组织相关人员赴深圳、广州、中山等地考察学习大湾区产教融合经验,与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结对共建;龙南中等专业学校与企业共建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实训基地;积极开展以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和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双挂”活动,推动“双师型”教师到企业跟岗学习、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创新实训机制,促进产教共建共享
龙南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是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的6个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试点之一。龙南市政府整合教育、人社、工信等部门实习实训资源,建立由政府主导,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与优质企业深度融合的四位一体共建共享机制。目前,基地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总投入6700余万元,成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弥补了学校实训设备陈旧和与企业生产脱节的不足。
学生在生产实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在实训基地重现场景,再经过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技能培训效率,降低生产实践过程成本。
“实训基地采取冠名班的形式,企业、学校、实训基地三方合作,生源以中职学校学生为主,实训基地提供场地和设施,学校和企业都有专业教师来讲课。”负责实训基地运营和维护的龙南市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员工黄晓芬说。
优化合作模式,实现校企优势互补
对于校企共同培养人才,负责与学校对接工作的江西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欧阳帅感受颇深。“在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这两年当中,我们实现了共赢。培养的学生越来越符合企业用工标准,专业与企业的契合度也越来越高。”欧阳帅说。
龙南中等专业学校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将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学校精品特色专业来打造,开创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冠名班。学校对接龙南骏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骏亚冠名班,解决了公司用工问题。
根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点,龙南市政府从源头上做文章,创新“校校会企”长学制培养机制,由政府牵头,推动区域内中职学校、高职学校、行业协会和优质企业通过订单班、冠名班、“3+2”或“3+3”学制培养新型工人。此外,拓展产教融合培养内容,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等,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龙南的产业多,工业经济比较发达。我们以‘服务地方经济、对接本地产业’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产教融合新模式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龙南市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郭建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