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诞生,须与时代同频;一所学校的发展,须与师生共振。
2003年,以“涵育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使命的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东外”)应运而生。
“希望我们能做好当下,着眼未来。”这是东外人朴素的坚持与期待!
面对这份坚持与期待,东外从诞生之初就确定了“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办学特色,奉行“涵育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的办学宗旨,融入师生,贴近师生,通过“尊重、引领、协助、解放”这一基本教养路径,构建立体的“生态教育场”。
20年来,东外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者。从打造能让学生心灵诗意栖居的优美校园环境到激发学习力的“漂流黑板”“小纸条工程”,从细微小事抓起的“六好、四起”到连续多年冲破“生源决定论”,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南京市、江宁区前位。今日一切荣誉的背后是点滴的积累,学生散发的闪耀光芒是“养成”的积淀。
20年来,东外努力成为“好教师”的讴歌者。“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是东外一直秉承的校风,也是东外教师团队团结奋进的诠释。不论是老一辈骨干教师还是新生代教师,学校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了解他们教学中的困惑与迷茫,传播他们生动的教育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东外“好教师”的模样。
20年来,东外努力成为“教育改革”的践行者。秉持培养高质量、高素养优秀人才的理念,东外通过教育改革把“素养教育”的理念在课程、课堂层面深入实践,打造了“四维”素养课堂以及多个校本“微课程”,擦亮了东外高质量教育的品牌。
20年风雨兼程,20年砥砺奋进。东外人不敢懈怠,不辜负万千家庭的期待,用心用情用智发现师生、倾听师生、成就师生。20年不只是一个符号,还是一段旅程,是一次次具体的教学、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走近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回首20年波澜壮阔的办学历史,领略其屡创佳绩背后的风采。
回首:岁月流转二十载
2003年,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在南京市江宁区正式成立,创办之初仅有一个年级、4个班级、139名学生,校舍场地也是租赁而来,条件极其简陋。
对于一所新办学校,零知名度,办学非常困难。东外如何打破这样的发展困境,并能持久地生存和立足?时任校长张景彪提出了“做好当下,着眼未来”的理念,做好当下就是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要有教学成绩;着眼未来就是帮助学生储备能量,培养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一生奠基。基于此,该校系统考虑,整体推进,通过创办之初抓“常规教育”,初步形成了“养成教育”的行动纲领,逐步凝练出了“素养教育”的理论实践体系。
2006年,东外高起点创办了高中部,2009—2023年,学校学生连续15年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名列江宁区、南京市前位。
2011年,东外新校区建设完毕,一所高标准、占地广、总投资近4亿元的现代化教育场馆呈现在众人眼前。自此,东外也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2013年,学校创办了国际部,创办10年来,国际部以“高端——国际金牌课程,权威授权;规范——精细、到位的日常管理,规范而自由;便捷——在校学习到出国申请,一站式服务;省心——国外课堂搬进东外课堂,避免低龄留学的负面影响”的办学优势脱颖而出。2016—2023年,八届毕业生全部被世界著名大学录取。
2018年以来,东外分校——南京市将军山中学、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南京市齐武路初中、江宁区岔路学校、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南京市宏运学校、江宁区秣陵小学、南京市上秦淮小学、南京市百家湖中学先后揭牌,进一步发挥了东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东外在多元办学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1年,东外小学部高起点创办,东外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20年间,东外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校区变得越来越多,学校知名度越来越响亮,但东外人坚持做好当下的初心始终不变,培养高素养人才的追求未曾动摇。
深耕:素养教育贯始终
养树养根,养人养心。20年来,东外聚焦“高素养”教育,将素养导向贯穿课堂教学、课程实施、校园环境建设、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文化“养”心,构建环境育人场。例如,以“养”命名的每栋楼宇、不同书体的99个“养”字青铜浮雕壁、52盏路灯上的素养教育细节、石刻上的素养教育箴言、体现学校“鹰雁文化”的校徽和路灯。这种养护效应无处不在、潜移默化、深入灵魂,是心灵滋养所、生命护养地,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功能。
习惯“养”成,让优秀变成习惯。在学习力培养方面,东外通过在学生间开展“我的文档”“双色笔”“大小补丁”,促学生养成自主破解错题的习惯。另外,学校还开展了“漂流黑板”“小纸条工程”,鼓励学生抒发意见、提出疑问,敢于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进而享受到探索的快乐。
走进东外的教室,能看见干净清爽、整洁有序的桌面,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沙沙的书写声,这得益于具有东外特色的常规管理制度并常抓不懈。从细微小事抓起,把“六好、四起”(吃好饭、走好路、穿好衣、上好课、做好操、睡好觉;早读读起来、国歌唱起来、课堂动起来、课外礼起来)和“五大习惯”(孝敬父母、做事情有计划、微笑待人、认真写字、在错误中反思)融入日常,分段实施。时时处处浸润学生身心,引领学生成长,渐渐习得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受用一生。
活动“养”性,让教育丰富多彩。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爱心义卖、方山远足、成人仪式、青春仪式、毕业典礼、开学典礼、家长开放日、达人秀、大师进校园、境外修学旅行等。校园活动系列化、特色化,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为学生营造终生难忘的校园生活。
课程“养”正,让学生个性成长。东外本着“生本、多元、创新、整合”的原则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程及校园文化课程,有近百种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一至周四第八节课授课,授课人员既有本校教师,又有校外人士。课程特色鲜明,深受学生喜爱,成效显著,例如,花样迭出、出神入化的“快乐跳绳”,激情四射、屡屡夺冠的“啦啦操队”,金石华彩、尺水兴波的“篆刻社”,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文学社”,走出国门、荷兰夺冠的“管乐团”,唱响东外、校外闻名的“合唱团”,活力时尚、魅力无限的“棒球队”等。东外的学子被赞誉为“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
成长:鹰雁团队竞风流
“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是东外一直秉承的校风。鹰的勇猛果敢,激励着东外人要有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雁的忠诚担当、精诚团结也激励着东外人要团结协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东外坚持“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成功”的办学目标,组建了一支以江苏省特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德艺双馨教师队伍。
他们倾心课堂,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四维”素养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结构,使课堂有形;提炼课堂关键元素,使课堂有神;提升学生学习力,使课堂有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六认真”,即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建立“我的文档”或错题集,定期召开学法交流会,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课堂氛围民主宽松,学生积极参与,能自信阳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如今,该校拥有219名专任教师,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18名,江宁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6名,硕士研究生33名,其中,95%以上的教师受过区级以上表彰和奖励。王婷、唐珊珊、裴阳舒、张成杰、刘娟娟等教师先后荣获市级以上赛课、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了快速成长。
教师敬业精业、拼搏进取,用激情与智慧感染学生,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只要有学生,就必然看到班主任、教师的身影”,尤其是班主任,以校为家,视学生为儿女,赢得了社会的肯定评价。学校多次被评为师德先进群体,涌现出韩海燕、吕庆丰等江宁区道德模范、十佳师德标兵。
震撼:意气风发看今朝
20年来,东外有过风雨,有过岁月辗转,亦有生机勃发,如今带着成熟的气息阔步前行……
东外在素养教育的理念引领下,关注良好教育微生态的营造,让学生自由成长、自主发展、自信成功,同时极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学校不仅获得“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南京市优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而且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位居区域前列,先后获准成为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17所高校的生源基地。2023届高中毕业生多数被高校录取,学生自信阳光、品学兼优、才艺突出。
东外从一所举步维艰之校到成为当地一所名校,在校长郭晓倩看来,教育也好,人生也罢,都不是“赢在起点”的短跑,而更像是一场长跑,需要调匀呼吸、找准节奏。东外就是那个有恒心、有毅力的长跑者,不论跑多久,不忘为何出发,持一颗平常心,享受奔跑的快乐,向着下一场星辰大海全速前进!(范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