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构建无边界的阅读新空间
张云鹰

    ■教师读书论坛·创新

    不爱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学生。如何理解新的阅读方式、构建新的阅读空间?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

    理解阅读新空间

    一是宏观空间,即城市阅读空间或机构商场阅读空间。在城市或机构商场中设立小型图书馆、微型文化馆、博物馆等,能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阅读体验。它也将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风景坐标点,并为大众提供一个惬意的阅读环境与交流平台。

    每年全国各地读书月的启动,都鼓荡起深远的回声。如“深圳读书月”创办于2000年,每年的11月定为读书月,以“阅读·进步·和谐”为总宣言,每年都有不同的核心主题。2013年10月21日,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让城市因为读书而受人尊重”已成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阅读已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它也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持之以恒的生活方式。

    二是中观空间,即学校、社区等公共空间。“双减”之下,校园阅读、师生共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是阅读主体和主导性力量,他们在社区精心为阅读赋能,做阅读的共建者成了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组织师生家长到深圳书城开展有意义的读书活动,如新书发布会,共读一本书分享会等。

    三是微观空间,专指个人、家庭,包括教师家庭书房建设,父母、孩子不同的阅读空间等。

    读自己,为自己内需而读。读书是内在生命的一种自觉、是内心深处的个人所需。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让读书像吃饭、睡觉、呼吸那么自然。把书中获取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地把书读给自己,构建属于自我的阅读小空间,使书中的知识形成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读家庭,为共同成长而读。家庭阅读是城市阅读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温暖的家中,建设一方可供读书的优雅空间,营造爱读书、会读书的阅读氛围。作为母亲,我深深怀恋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在一盏温暖的灯下各读一本书的场景。那种阅读的体验,那种亲子间一起汲取知识养分的场景,是记忆中关于读书的最美好画面。我深信,唯有学而不厌的父母才能培养热爱学习的孩子。

    读圣贤,为精神滋养而读。古往今来,关于读书的典故与佳话不胜枚举,读书的濡染和熏陶,文章典籍的教益与启迪,引导着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读书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让人工智能时代的孩子喜欢上千年前古人的经典作品并非易事,所以教师要有“新经典”创设的本领,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工具和策略,激活唤醒经典,点燃擦亮经典,让经典焕发出新的活力。

    读未来,为终极理想而读。我们不但要读自己喜欢的书,更要关注世界的发展,读代表最新成果的科技之书、经济文化之书甚至学科研究的前沿之书,把自己的视野从零碎而泛滥的新媒体资讯里,转到对人类各领域发展的关注之上,树立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远大理想,这才是我们读书的终极要义,才是我们读书的最大价值。

    构建阅读新空间

    形塑好环境。办学校就是办文化,书香文化是学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园应弥漫书香的味道。为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我们在校园里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如每年举办一次学校阅读节,每年创设不同的阅读主题、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籍。此外,我们还坚持每周国旗下整本书阅读分享、每班开辟一块阅读专栏、每个孩子每学期捐出一本最喜爱的书、定期邀请儿童作家走进校园、倡导每周一小时亲子阅读、鼓励学生每月亲自参与一次购书、每学期评选一批“读书明星”“书香家庭”、每学期提供一份阅读成果报告、每年承办全国儿童阅读课程推进大会、每年开展学生“建设自己最美书房”评选活动……师生们每天都吮吸着书的味道,行走在书的世界里。

    滋养好教师。好教师都是好读者。教师阅读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浪漫阅读,如读爱情武侠小说;二是现实阅读,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选择相关书籍;三是跨界阅读,读出自我灵魂的召唤。为此,我们每周一开展教师读书分享——让读书成为习惯,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读书成为文化,学校因文化而灿烂。每月开展教师“观古今”读书沙龙会,让热衷读书的人先“富裕”起来。我们不仅读教育的书,还要读文学、社会、历史的书。我们给教师送书作为节日和生日礼物、每年评选年度教师阅读奖、每年承办一次全区“教师阅读”推广大会、定期开展“教师阅读”新书发布会……

    树立好品牌。我一直倡导学校、校长、教师都要树立读书品牌。学校会面临各级各类各种名目繁多的评审,但我最看重的是学校“书香校园”建设这块牌子。校长要认真写好两本书:一本是无字之书,即自己经营的学校;一本是有字之书,即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表达与传播。教师要构建“读书—教书—写书”的丰盈的教育人生。因为写作是最高级的阅读。

    探索阅读新空间

    选择阅读方法。我一贯主张“全息读书法”,即全身心投入,做到:手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心到——“研究性”阅读;身到——把读书学习与工作创新相结合,学以致用。只有全身心投入阅读,才能使内心无干扰、身体无苦痛,才能形成自我独有的阅读主见、主张和自我认同,使自己思想增高、境界升华。

    拓展阅读内容。一是专业类,阅读教育文章、教育名著、教育图书,如西方教育史上三座里程碑式的作品——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和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使读书学习化、读书常态化。二是文化类,广泛阅读、汲取文明、丰富学识、提高素养,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三是其他类,如人物传记——《毛泽东传》《邓小平时代》《爱因斯坦传》《弗洛伊德传》等。四是读“图像”,不可否认,我们处在读图的时代,学会选择电影、观赏电影也是读“图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读“生活”,生活是一本大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0年前,我还在湖南怀化地区教科所时,就主编并出版过当地的“乡土教材”,开设乡土课程,引导学生与养育自己的这方水土建立精神联系,做一个有“根”的人。1997年调来深圳宝安后,我又参与过《神奇的宝安》一书的写作工作,从中了解到宝安孕育了深圳、香港两座国际化大都市,也因此扎根至今。六是读“看家书”,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茫无际的书籍,当选择自己的“看家书”,深研两三本经典,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塑造阅读文化。让教师丰富专业知识,倡导“我读书、我享受、我发展”的读书文化,使师生养成读书癖好、雅养读书趣味、提高读书品位,做一个终身读者。

    不得不承认,读书有两种状态:一是越忙越不读书,越不读书越忙;二是越忙越要读书,越读书越从容。愿大家以书为伴,在迷茫时读书,缓解焦虑;在低谷时读书,积蓄能量;在闲暇时读书,愉悦精神。

    (作者系特级教师、深圳市宝安区教科院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