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安徽连续6年开展校园读书创作活动——
读书引领人生 创作点亮梦想
本报记者 王志鹏

    ■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进行时

    50多名师生将手伸向大屏幕,一起按下象征安徽省第七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启动的按钮图标。这是前不久发生在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总结与培训工作会上的一幕。

    时针拨回6年前,2017年,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经多方酝酿后推出。6年间,活动覆盖范围扩展至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及教育工作者,参与人数从300多万人增加至400多万人,报送作品从8500多份增加到5万多份,往往是一届活动刚刚落幕,下次何时举办的追问就紧随而至。

    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促进活动持续发展

    回顾2017年安徽省部分地方的教育生态,可以脉络清晰地看到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的肇始:一方面,部分学生阅读呈现应试化、功利化倾向,只读教材不读经典名著现象加剧,整体阅读素养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新高考把语文素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阅读及写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用精心策划的活动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读书创作习惯,让一缕缕书香飘荡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可谓应势之举。

    活动创始人、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佩刚认为,阅读是输入,经过自身的消化加工转为创作,即是输出,两者同样重要。于是他把活动命名为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把“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定为活动宗旨。

    为减轻学校和师生负担、提高活动成效,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动对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新闻出版局、团省委等单位,整合中职学校“文明风采”演讲征文活动、“少儿报刊阅读季”等各类主题性阅读、创作比赛活动,使之成为全省唯一以师生为主体的读书创作活动。

    当时,这样的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十分少见,这意味着活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进。

    前两届因技术力量限制,须从官网上逐篇下载8500多篇稿件,按地区、组别、篇目数编号归档,转换格式、剔除个人信息、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整个8月,工作人员天天加班到深夜。于是,第三届活动建设了标准统一、操作便捷的作品征集审核系统平台,实现作品征集、报送、查重、评审、核查、评选等线上全流程运行。

    评审的公正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第一届活动就借鉴高考阅卷模式,在评审环节采取双评与盲评,后来又从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中广泛遴选成员,组建省级评审专家库,出台评审办法和作品等级评分标准。

    对于抄袭行为,第一届活动就重拳出击。对出现作品复制比例达到或超过40%的学校,以省教育厅名义发文通报予以批评,并将对应的相似性检测报告副本发至相关组委会,供依规处理时参考,此后几届不断进行诚信教育。

    越来越完善的组织管理,带来的是活动流程愈发顺畅,内涵持续强化。

    聚焦两类人群,填平阅读的“低谷”

    “我们也想带孩子多读书,可是学校图书馆荒废了很久,请领导多多关注我们这样的偏远薄弱学校吧!”2019年,大别山区的一场教师阅读分享会上,六安市姚李镇初级中学教师豆敬仁谈到自己学校的阅读现状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向在场的工作人员恳求:“能不能把城里孩子不要的二手书捐点给我们?”

    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小山似的新书就运到了学校,师生们欢呼地跑过来:“我们有书读了!”

    从第三届起,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启动“阅读示范区建设”,实施“烛光计划”,聚合各方力量,以捐赠图书、援建图书馆或图书室、举办讲座和教师培训、开展伴读助教公益行动等形式,让偏远乡村的师生享受优质的阅读资源,并在各类创作中展现才华。

    “我们把目光投向贫困地区,希望不断提高当地师生的阅读素养,填平阅读的‘低谷’。”时任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主任鲍勇在深入基层、倾听反馈意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地区不仅缺少书籍,更缺少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于是逐渐把支持重心从物质投入转为提供阅读服务,邀请名师名家通过活动中的“千师计划”走进校园,分享典型案例,开展阅读及创作指导。

    那么,名师名家从哪找,典型案例从哪来?

    为此,每届活动都评选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读书品牌等,同时,实施“阅读示范区建设”中的“星光计划”,聚焦阅读基础较好、阅读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和学校,开展学生阅读能力测评、阅读课程化设计、分级阅读书单及标准体系研发等活动。

    这不仅使阅读优秀地区更上一层楼,还为偏远薄弱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名师支持和学习范本,助推安徽省阅读“高原”的建设。

    强化引导,架起通往精品化创作的桥梁

    “一个寻常的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眼前出现了一道发光的大门。我好奇地推开这扇门,发现自己闯入了未来……”合肥市育新小学学生张彤瑞说,“这个创意写作题目太酷了,一下子就打开了自己的想象力。”

    如何充分释放阅读所积蓄的文化内力,让广大师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为解决这个难题,各级组委会和各地各校各尽其职、各展神通,架起通往精品化创作的桥梁。

    6年来,省级组委会不断优化顶层设计,让活动方案更贴合时代发展、更迎合学生兴趣。以第六届主题创作为例,不仅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总主题,引导广大师生关注国家、民族发展与命运,还依据各学段学生特点和教师职业特点分层分类分组设计子主题。

    6年来,地市教育局极力整合当地资源,深耕活动内涵。“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设计了主题演讲、书画比赛、生肖邮票设计比赛等系列特色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邮票渐渐淡出日常生活,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怎么创作?”马鞍山市教育局德育办负责人金加林前些日子主动与邮局对接,计划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园,通过介绍邮票必备要素、讲述邮票背后的故事等,引导学生走进邮票、设计邮票。

    6年来,众多学校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施展拳脚,给予师生更加具体的阅读创作指导。有的学校成立读书会、文学社,有的开展名家名师进校园,有的举办诵读经典、成语大赛、猜书名、校园朗读者等活动。这些富有创新性、趣味性的做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与创作氛围,促使了更多精品佳作的诞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