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以近代交通工程师培养研究赋能人才培养
叶元龙 马陵合

    中国近代史上,交通工程师群体为交通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研究近代交通工程师群体的培养、贡献与历史地位,对于刻画交通工程师群体的立体图像和展现交通工程师群体的历史原貌有所裨益,也对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当今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设立于1928年的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安徽省高校办学历史悠久的学科之一,也是安徽省较早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历史学科。学院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系统开展近代交通工程师培养研究,挖掘其中的育人资源,丰富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育的路径,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逾万名,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提升思想境界

    夯实高质量人才培育基础

    在我国经济腾飞、交通运输业跨步前进的今天,对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近代交通工程师培养等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学院积极主办、承办、参与相关学术研讨,加强学界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启发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育。

    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主办“交通与近代中国”暨第三届商业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35所高校及多家权威学术期刊社的200余名学者,围绕“交通与近代中国”“交通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明确关注现代交通体系引入中国后引发的社会变迁,具有细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学术价值,具有很好的现代意义与育人价值。联合承办第四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期刊社的9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为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献智献策。参加“铁路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暨纪念成渝铁路建成通车70周年”学术研讨会,围绕“铁路与国家现代化”等主题展开探讨,推动近代交通工程师培养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创新教学方法

    丰富高质量人才培育路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建立了“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织密了“八纵八横”的高铁网。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老一辈交通工程师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学院多措并举,充分挖掘并弘扬近代交通工程师的大国工匠精神,丰富了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育的路径,提升人才培育质效。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院抓住自身在近代交通工程师培养研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和完善先进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模式,达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举办“名师面对面”系列讲座,从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等入手,将近代交通工程师培养等史料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丰富情境,不断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优质师资人才。不定期开展“与古齐远,践行致远”的“知远面对面”活动,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掌握融会贯通的方法、培养通识通才的本领。

    全面拓展能力

    优化高质量人才培育渠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学院全面拓展实践教学形式,优化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育渠道,活化人才培育资源。

    历史学院开展历史文化街、历史剧新编等“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精品活动,让学生们针对近代交通工程师培养等展开研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历史文化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实践团队到芜湖市周边地区开展铁路遗址实地调研,通过实地探访皖赣铁路及芜湖轮渡遗迹,走访当年的铁路民工和发掘档案史料等方式,去记录、揭示这段往昔岁月,发自内心地传承近代交通工程师先辈们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依托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铁路投资中外档案资料整理、研究和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1&ZD230)等课题项目,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分析能力。

    汇聚不竭动力

    打造高质量人才培育队伍

    一支优秀教师队伍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人才培育作用。学院着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浓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优良的教学和教研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汇聚高质量人才培育的动力。

    召开“近五年新进教师座谈会”、新入职教师试用期满考核暨青年教师导师聘任会,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通过导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以赛促教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进一步夯实教师团队建设基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不同主题的党日活动,引导教师们走出校园、走向基层,发现真问题、提出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在新时代担负新使命。举办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暨廉洁党课,要求教师廉洁从教、以身立教,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日常的教学与管理,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叶元龙 马陵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