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始建于1973年,今年迎来了建校50周年。50年砥砺奋进,学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建立并不断优化设计教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50年坚守初心,学校以“为人民而设计”为己任,紧跟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勠力笃行,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因“产”而生
培养设计人才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产业需求,推进经济发展、培养专门人才,1973年,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成立;1977年,更名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设立编织、刺绣、立体造型、抽纱、国画5个专业。20世纪80年代,社会对工艺美术和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工艺美术院校应运而生。1982年9月,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获批建立;1992年4月,国家批准在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0年、2020年,为切实发挥学校专业优势,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重点,学校先后成立了社会服务办公室、文化创意产业管委会。2019年10月,学校承担的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设计服务业实训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长清校区举行。2023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总站文化创意研发中心”正式落户园区。
目前,学校已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省各地市和浪潮集团、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开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城市规划等重点项目合作和智库服务,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因“教”而立
产教融合发展
学校对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要求,聚焦专业、课程、教材、教师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基础要素,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开放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学校提出并构建“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文化“两创”方针,把中华传统造物与造型观念引入专业教学并进行创造性“转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学校锚定山东“八大发展战略”及“十强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特色优势,积极打造“展览展示”“创意商品设计开发”“公共艺术与时尚产业”“城市建筑规划与装饰产业”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推进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学校还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发挥山东省高峰学科“设计学”优势,围绕智能制造、文化创意产业等,推动“设计产业学院”建设。
因“势”而兴
服务重大战略
作为省属高等艺术院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把握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导向的同时,重点围绕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领域和前沿问题,找准现实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艺术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满足产业需求。
践行“为人民而设计”的使命。学校近年来多次承担或参与完成重大艺术创意设计任务,参与完成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设计、第十一届“全运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韩国丽水世博会山东活动周、中国(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山东馆、中非经贸博览会山东展区等系列重点设计项目,先后主持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中国国家公园形象标志与衍生设计等一系列标志性重大设计任务,承办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等工作,为艺术设计事业和设计教育搭建交流平台,不断铸就“设计服务社会”的大学品牌。
因“时”而进
打造发展引擎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19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采用“过渡期办学和一期建设同步推进”的方式,共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青岛基地。2021年,青岛基地(一期)项目在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正式奠基。2023年9月2日,经过三年过渡期办学,青岛基地(一期)正式交付启用,标志着学校“创新与实践教学”进入新阶段。
作为省内首所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基地的艺术高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三校三地”积极谋划建设,创新综合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和产教融合路径,校城、校企合作正在这里从“相加”走向“相融”。
展望未来,面对新时代中国高等设计教育的新机遇和新要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服务民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动力,对接产业转型需求,整合教学、科研创作与社会服务力量,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艺术与设计大学。
(韩文涛 石龙潭 刘阳 郑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