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雪晶在青海省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开展寒假宣讲活动。受访者供图 |
|
何鉴贤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进行教育实践。受访者供图 |
|
张子嫣在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进行教育实践。受访者供图 |
|
郭洪宇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四中学开展教育实践。受访者供图 |
位于青海东北部、祁连山东段的门源县,是个常住人口只有十几万的小城,教育资源薄弱。这里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朱雪晶的家乡。
今年9月初,作为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的新入职教师,朱雪晶站上讲台,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2022年9月7日,在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师范生,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时代对师范生更加迫切的呼唤。如今,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北京师范大学2023届200多名公费师范生已经投身河南、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11省份的教育一线,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工作岗位。
把青春奉献给教育,把根扎向基层。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回乡:比起锦上添花,更愿做县中发展的薪火
有人问朱雪晶,作为知名大学毕业的公费师范生,尽管有就业地区的限制,但依然可以选择西宁等大城市,为什么愿意回到小县城?
朱雪晶的回答很简单:“对于像西宁这样的城市而言,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但我的家乡一定更需要我。”
门源被称为青海的北大门,不仅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独特的人文底蕴。但是相比于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门源县的教育却存有短板。
“在我读高中时,我们县只有两所规模比较小的高中,软硬件条件都比较薄弱。”2016年,在山东援青的大背景下,中考结束后,朱雪晶进入了异地高中班,在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度过了自己的高中时光。
异地求学的那段日子,让朱雪晶对东西部的教育差距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前沿的教学理念、更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高中三年,朱雪晶发现,原来学习除了传统的“你讲我听”外,还可以有小组自学、探究学习等新形式,课堂除了一方教室外,还可以在威海卫战役博物馆里、济南趵突泉边……“这是我在青海从未有过的学习体验。”朱雪晶说。
2019年,朱雪晶考取了北师大公费师范生,在广东珠海度过了4年大学生活。从大西北到东部沿海地区,在外求学、生活数载,朱雪晶认为,从十几岁就开启的异地求学经历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看到了自己可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这些都离不开国家发展教育的红利。”朱雪晶说,不管是选择读公费师范生还是回到家乡,其实都是希望能帮助到曾和自己一样的孩子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更多可能。
和朱雪晶一样。张子嫣也选择了回到县中任教。目前,她是贵州省惠水县民族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
“惠水也不是你老家,为什么要从大城市‘退’到县城去?”这是很多人听说张子嫣职业去向时常有的疑问。位于贵州黔南的惠水县,曾是一个深度贫困县。
求职之初,张子嫣也迷茫过。这种迷茫感,随着她在贵州各个学校间的频繁穿梭而更加浓烈。在这些师生规模庞大、已经拥有一套良好运转规则的名校里,张子嫣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她渐渐生出一个想法:既然要做老师,为什么不去一个更需要自己的地方呢?
县中这个曾被她忽视的广袤领域就此显现。“重视教育,县城发展潜力大,现有教育资源薄弱。”这是张子嫣在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县中时的标准。
从遵义到惠水,从绥阳到习水,经过多番对比,她选择了惠水。
“在惠水,我能感受到奔驰的发展速度。”张子嫣说,每次走在县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她年轻的心感受到蓬勃的活力。如今,惠水民族中学正在进行扩建,在大力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下,张子嫣也在住房、医疗和待遇等方面,感受到了县里满满的诚意。
“学校正铆足干劲地创优争先,给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好环境。”张子嫣说,比起人才竞争激烈也相对饱和的城市,“在县城、甚至乡村的广阔天地里,更有我们施展作为的空间”。
从教:一颗朦胧的种子,最终开成了花
伴着琅琅的读书声在妈妈的背上安睡,是郭洪宇对生命最初的印象。
上世纪90年代,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郭洪宇的母亲在大巴山区的一个村镇从教。郭洪宇出生在那里,也跟随母亲在那儿度过了自己上初中前的全部时光。
“当老师能旱涝保收”是郭母那一代农家学子选择从教的质朴愿望。那时,郭洪宇的外公外婆都是地道的农民,同时抚育4个孩子的重担常常让家庭经济陷入困窘。减免学杂费、提供生活补助、毕业还包工作分配的中师吸引了母亲。
对比母亲那一辈人从教的原因,郭洪宇认为,对于自己这一代年轻人而言,从教这件事,更像是“一颗朦胧的种子最终开成了花”的漫长过程。
“自我母亲之后,家里的小姨、表姐都成了教师,可以说,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也因此报了公费师范生。”但郭洪宇也表示,“这并不是说我当时就有一种非常强的从教信念,这不真实。”
对于面临更多选择和诱惑的大多数年轻人,从教,是一个不断坚定的过程。
高中时,因为常常能深入浅出地把一道道数学难题拆解清楚,何鉴贤是备受同学欢迎的“小老师”,也是数学老师的习题课“金牌”讲解助手。
痴迷数学又喜欢和人交流,成长中,不少人都曾感慨地对何鉴贤说,做个好数学教师吧。但回看推动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最大力量,何鉴贤认为,那来自于成长中的遗憾。
高二那年,刚接触奥赛一年的何鉴贤代表学校参加了云南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他回忆,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没有并肩的同伴,在艰辛的备赛路上,他最大的倚仗只能是自学。
这次参赛也让他看到了,由于缺少好的师资,云南对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挖掘、培养有很大的不足,云南本省学生的数学竞赛成绩也在全国“吊车尾”。
“不同区域中的‘好苗子’,从概率上讲,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由于师资、资源多寡等原因,呈现出来的差异又是那么大。”从自己学习奥数的感受出发,何鉴贤认为,对于那些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竞赛是一个重要的拓展数学学习的窗口,不仅能帮助学生在知识层面了解相关难题,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更深入地走进数学,感受数学之美。
在思考未来人生方向和职业选择时,自觉已经“晚了一步”的何鉴贤感觉到,与其他同样具备天资的“数学迷”相比,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也是我成为一名数学教师而不是数学科学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何鉴贤回到家乡昆明,成为了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他对自己有两个期许:一是能发掘和帮助到一些有数学天赋的拔尖学生,帮他们把数学能力往上提一提;二是“让一个班中少部分学生最终投身数学,让大部分学生喜欢数学、所有学生不讨厌数学”。
课堂上,这个年轻教师会和学生说,“学数学,其实就像你们平时玩的剧本杀游戏一样,也是用一些已知的条件推出一些未知的结果。”何鉴贤说,自己是因为喜欢数学才做的数学老师,希望能用这份喜欢和热爱感染、影响更多的学生。
成长:在实践中接受洗礼,坚定地走在路上
“出国留学、考研、尝试更加多样化的职业,好像别人的路更宽广。”大学期间,对比自己和同学的生活,郭洪宇有时也会感到迷茫和羡慕。
2022年,郭洪宇带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返乡调研实践活动。20多天的时间里,他带着“摸清家乡教育面貌”的调研目的,和同是来自大巴山的师范生同学一起深入访谈了当地20位中小学教师、家长和学生。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他们找到了一个高频词“人才”。“作为曾经的革命老区和现在的劳动力输出地,家乡人民很重视教育,但由于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难以摆脱缺师资、教研弱、生源流失窘境。”在报告里,郭洪宇如此总结。
教育教学“双实践”模式,是北师大未来教育学院和乐育书院在师范生培养中的特色。从大一到大三,学生需要利用暑期开展两周以上的教育实践和调研活动,认识和理解我国基础教育现实,提高教学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引导学生将实习、调研中的问题转化为教育研究选题,在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曾经,我也有点眼高手低,想着一步就能达成一个很大的目标,处在很好的位置。我慢慢感觉到,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脱离了实践,离开了实际,对很多社会事务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认识的。”郭洪宇说,借由学校组织的各类实践,他和同学看到了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基层教育现状、看到了基层对人才的渴求,受到了一次次洗礼,“只有真正地认识基层,了解基层,才有可能去投身到基层的事业、工作当中去。”
在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以前,朱雪晶也犹豫过,但是在就业地、服务年限的限制外,她也感受到,“有很多好的政策在全力帮助我们成长,比如工作后可以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等。读公费然后直接做老师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做这样的选择。”
切实走进校园、站上讲台后,朱雪晶感受到了做老师不易,做好老师更不易。让她感到安慰的是,即便离开校园,母校依然是自己强大的后盾和港湾,通过启航计划等,朱雪晶和其他在中西部基层从教的校友一样,可以继续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成长助力和资源支持。“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近年来,学校通过启航计划等为校友提供职后培训等支持,通过专家讲座、实践引航等为年轻教师开启职业生涯提供好助力。
去年,北师大在郭洪宇的家乡四川省巴中市建立了6个教育实践基地,为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人才资源输入当地提供了稳定通道。兴奋之余,郭洪宇也了解到,这背后,离不开一位在北师大工作的巴中学长。
这给了郭洪宇很多启发。“我希望自己不仅只是简单地做好老师本职工作,还能成为一个连接器和放大器,为家乡孩子打开更多扇了解、认识世界的窗户,为当地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
如今,这些依然有着稚嫩脸庞的年轻人,正带着对自己的很多期许,坚定地走在路上。
【我说】
饮水思源回乡从教
朱雪晶
谈及就业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于我而言,自己有了解过在省会城市工作的优势,同时也有考虑过回家就业可能面临的发展困境,自己也会纠结。但回顾自己的成长,仿佛每一段成长都离不开国家教育福祉的红利。饮水思源,我也应该以自己的行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相比于繁华的省会城市,我的家乡仿佛更需要我。我时常会想:“到底在哪里就业才更有价值?”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回答。后来,一则写给新教师的寄语启发了我:“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教师唯有扎根泥土,方可绽放芬芳。”而我的根就应该扎在这个我熟悉并会一直热爱下去的高原小镇。谈及就业的经验,在求职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教学定位的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对新教师的能力要求各有侧重,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无疑还是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需要在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获得的,因而作为一名师范生,在大学期间要尽可能地参加如教学比赛、暑期教育实践等活动,以此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全面分析理性择业
张子嫣
大学生找工作是人生的一项重大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职业发展、地理位置、薪资待遇等。我认为,大学生择业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清楚自己最重视、最需要、最适合的是什么。
我放弃了在省会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在县城就业,正是全面分析了自己的需求后作出的选择。首先,在教育资源更为匮乏的县城,更有助于我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其次,我的个性不喜欢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而偏爱县城自由的氛围;最后,县城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可以满足我生活的物质需求。
我想,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也可以作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选择。祝愿未来的每一名师范生,都能找到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一起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潜心问道脚踏实地
郭洪宇
为师之路,道阻且长。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我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本领恐慌”。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现在能做的唯有以潜心问道的学者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干态度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
去年,我和同学们回到我的家乡开展教育实践。每当看到家乡的学生们时,我就如同看到了十多年前在乡村学校学习时的自己。我的经历让我坚信,学生的命运和老师的教育紧密相关。在教育实践离别班会课上,我用家乡方言以一名家乡学长和北师学子的双重身份告诉家乡的留守儿童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拼搏的人生定会出彩。我们离开学校时,一名留守儿童给了我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郭老师,我会听您的话,好好读书,改变命运。”把学生的未来当成自我人生拓展和延伸,我们的教育充满温情与仁爱。
“好老师不是天生的”。从四年前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来到学校,到今天奔赴基础教育事业一线,我们这些“未来教师”的目标远大且清晰,步伐从容且坚定。
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何鉴贤
去做一名“平凡”且“独一无二”的教师吧!我慢慢地了解到教师也都是普通人,并不特别,但不同的是每一位教师都有属于他们成为教师“独一无二”的理由以及作为教师的“信念”。对于我来说,更多的就是向学生们传递对数学的热爱以及展现数学的魅力。虽然自己刚进入教师行业,对教育的理论和经验都不是那么熟悉,但我想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换真心。我也会把我这一路走过来的各种经历和感悟,教给或者是分享给我的学生,作为他们的引路人,让他们能去自己思考与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从入职的那一刻开始,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我将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为当地教育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均系北师大2023届公费师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