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深化产科教创融合 助力美丽城乡建设
朱新锋 曹恒慧 刘彪 康海彦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是学校重点支持发展的龙头学院。多年来,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能够胜任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实践中,学院不断强化产科教创深度融合,创新市政环境类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为建设美丽城乡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经验。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在OBE理念引领下,对接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与学生发展的多元诉求,面向学生“学业、就业、创业”,以应用为导向,主动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构建了市政与生态环境类“工程案例库”和“课程思政案例库”,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与工程素质的培养,推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学院坚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认真落实学业导师制,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及科研创新等保驾护航。同时,学院拥有“水处理工程”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有“水质工程学(上)”等2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为培养市政与环境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创新育人

    学院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及新型城镇化等战略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构建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分类、适需求”的课程体系。通过增加实践类课程占比、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与考核、加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工程实践岗位培训等系列措施,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同时,构建课堂、实验室、虚拟仿真、工程素质训练中心、坝道工程医院足尺试验场“五位一体”实践育人场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了“面向‘三业’,立足应用,市政环境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526)、“基于专创融合视角的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528)等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相关专业建设。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门专业评估(认证),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学院主动融入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对接河南省“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生态保护格局等一系列重大建设任务开展科学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同时,学院还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承办教育部门高等学校给排水教指委第九次全体委员会议暨2023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学校院长(系主任)大会和中国化学快报(CCL)走进河南城建学院暨绿色低碳水处理国际学术论坛,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研讨会、学术论坛等,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深化校企合作

    赋能美丽河南建设

    学院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环境、市政、水利、安全4个学科的优势,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创”,完成了一批重要工程项目。学院积极响应平顶山市提出的“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向湛河污染宣战”的号召,350余名师生从污染源普查、测绘、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全程参与完成了平顶山湛河综合治理工程,贯通平顶山市域2县5区,全长40.2千米,总投资约30亿元,治理后的湛河水质由劣Ⅴ类提升为Ⅳ类以上,同时成为河南省首批淮河流域幸福河湖。40余名师生完成了平顶山市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承载能力评估,对辖区18个河湖的支流、入河排污口及污染源进行了现场调研。完成了开封市排水设施普查与检测项目,对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开展全面排查“体检”,累计排查管道总长度406.30千米,为维护城市水安全、提升水灾害防御能力及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校企合作不仅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而且也使教师科研更加符合产业需求和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学院赢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影响力。同时,项目开展过程中,学院广泛吸纳学生参与,结合各类学科竞赛,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

    展望未来,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将继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行政合作,深度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推动美丽城乡建设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朱新锋 曹恒慧 刘彪 康海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