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二维码阅读文章《“第二个结合”的丰富蕴含与实践要求》 |
|
扫二维码阅读文章《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如何“谈到心坎上”》 |
|
扫二维码阅读文章《“大思政课”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
1.《“第二个结合”的丰富蕴含与实践要求》
作者沈壮海系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载于《人民日报》2023年9月1日第11版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如何理解“第二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又如何以“第二个结合”指导实践?本文认为,“第二个结合”内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的新发展,并围绕这三个层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角度的深入论述,对学校思政工作者理解“第二个结合”、将“第二个结合”相关理论运用在对广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如何“谈到心坎上”》
作者王怀民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
文章载于《光明日报》2023年9月5日第15版
推荐理由: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大学生最频繁、最容易接触到的是辅导员,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利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谈心谈话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本文基于对辅导员工作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点明了辅导员进行谈心谈话时需要注意的四方面要点,包括厘清真问题、选择最优路径、注意谈话技巧、唤醒情感共鸣,并结合案例对上述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一线辅导员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大思政课”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系冯秀军,作者单位系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8期
推荐理由: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大思政课”理念下,学校思政课建设现状进行了一些反思,认为进一步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守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坚守“大思政课”“课程”属性,避免“泛课程论”对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消解。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大思政课”建设的灵魂,全面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既要反对“理论脱离实际”,也要反对“实际脱离理论”,避免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出现忽视理论指导的“唯实践主义”倾向,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政课肤浅化、庸俗化、娱乐化风险。把问题作为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桥梁,以问题为牵引,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之间建立顺畅通道,形成理论与现实相互检验的闭环,在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中推动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信仰体系的转化,将善用“大思政课”的命题真正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刘亦凡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