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盛大开幕。开幕式融合了中国式美学和现代科技元素,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在2个多小时的精彩演绎中,不乏浙江师生的动人身影。他们用智慧与青春之力,为开幕式献上了激情闪耀的教育时刻。
院士团队助燃“绿色”火炬
主火炬数字化点燃的全过程惊艳到了所有人,而火炬燃料也是亚运历史上首次使用绿色甲醇。
绿色甲醇是由捕集回收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经催化反应合成的,但是改用新型火炬燃料可不是简单的事,相当于釜底“换”薪。“用新型燃料来点火,能不能做到安全、稳定、美观,都需要从零开始计算模拟、试验验证且不断地迭代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说。
高翔院士团队长年深耕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领域,这次服务杭州亚运会,主要开展了亚运会主火炬燃烧核心装置方案设计、燃烧优化、绿色燃料制取、燃料安全储运等6项保障工作。为此,高翔专门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联合攻关团队,经过200多天的攻关,解决了主火炬可靠安全点火等关键难题。
由于主火炬的设计创意与点火仪式是高度保密的,每次试验都在其他开幕式彩排人员撤离现场后进行。夜深人静时正是团队热火朝天工作的时候。特别是主火炬点燃后,要在60多米高空、环境温度可达50多摄氏度的火焰上方开展长时间的温度和燃烧产物等测试,并在杭州奥体中心多个位置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评估。这些工作,几乎每次都是在晚上12点后进行,同时需要根据测试结果快速给出多重保险的优化改进方案。
开幕式当晚,高翔在现场见证了主火炬点燃的一刻:“很高兴很自豪!我们将加快推动甲醇等绿色燃料在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助推国家绿色低碳发展。”
1507名“精灵”的青春之舞
身着“金桂飘香”服饰,踏着欢快的《我们的亚细亚》,不停歇地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在一个多小时的运动员入场式上,杭州师范大学标兵节目组的217位姑娘,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仪式结束后,回到后场的姑娘们几乎都累趴下了。彭皖宁的脚跟开始隐隐作痛。此前在排练中她的韧带曾经拉伤过,但体育专业出身的她披星戴月每天完成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从未缺席过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向他们尽情展示着中国青年的青春与活力,一切辛苦都只剩下‘值得’二字。”
整场开幕式,杭州师范大学有1507名青年大学生作为演职人员参与,是参演人数最多、参与节目环节最多、排练周期最长的浙江高校。
参与迎宾表演的559人中有一对双胞胎引人注目: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汪乙楠和她的妹妹、化学(师范)专业学生汪乙慧。起初,因为没有舞蹈基础,汪乙楠对自己动作的准确度和美感没什么把握,每次排练回校路上都会向妹妹请教,还不忘摆上排练动作。“看她做的动作好不好看,我一下就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了。”汪乙慧笑称“仿佛照镜子”。
舞蹈专业学生张韵菡介绍,舞动双臂、挥动道具,展现潮水的波涛汹涌,光这一个动作就排练了很长时间。在与亚运结缘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和同学们参与了志愿者主题曲《等你来》、火炬传递宣传片《燃》的拍摄,在亚运圣火采集仪式上参演了《良渚之光》。“我们每名演员都是一缕微光,但如果是1000多缕微光,就足以汇聚成一颗小小的太阳,璀璨整个舞台。”
“大莲花”上空的天籁
9岁女生领唱杭州市歌《梦想天堂》,以其纯净甜美的童声惊艳四座,她就是来自求是浙大附小的盛琳茜。
《梦想天堂》这首歌曲难度不大,但除了演唱之外还要加上表演。导演会根据呈现情况作出调整,考验着歌手的即兴反应、记忆力和表现力。
从7月开始,“排练”成了盛琳茜这个暑假的主题词。在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几乎每天凌晨归家,高强度的训练并没有难倒这位身形瘦小的女孩。在经历的十几个版本中,她的合作对象从人偶到歌手、再到合唱团孩子们,她都能用最好的状态进行展现。
“能有机会在自己的家乡向世界友人唱响这首歌,是多么骄傲和自豪!”盛琳茜说。
同样,来自浙江省遂昌县黄泥岭村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的12个孩子,参与演唱了《同爱同在》《我爱你中国》《梦想天堂》《美丽亚细亚 好大一个家》等歌曲,给“大莲花”献上了来自大山里的歌声与微笑。
音乐筑梦班成立于2013年,由一群热心公益的音乐教师带着山村孩子学习器乐、声乐、舞台艺术等课程。10年来走出了300多名学员,他们绝大多数从“零基础”起步,凭着对音乐的一腔热情,让曼妙的歌声走出了大山。
暑假时接到参演亚运会开幕式的任务后,12个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参加排练,人均有上百个小时的练习量,反复熟悉各种演唱技巧。他们的执着和努力,化作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令人难忘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