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地方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
天津市南开区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科学教育——
创意,在这里生发
本报记者 王阳 杜娟 徐德明
天津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参加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绿色梦想夏令营”。
天津大学附属中学供图
科技教练员在指导学生观察候鸟。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供图

    新赛道的教育加速

    “为什么只有在5G技术支持下才能真正实现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无延迟。”“5G还会带给我们什么奇迹?”“远程手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天津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深刻了解了“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本身就是一个机械、工程、信息多学科融合的高科技创新项目。这一幕发生在天津大学北洋园,天津中学部分学生近期走进这里开展研学。长期以来,天津中学、天津大学两校不断深化交流共建,让天津中学获得了强有力的科学教育技术支撑和资源分享。

    近年来,为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天津市南开区强化顶层谋划、综合施策,以青少年为主体强化大中小学一体化科学教育特色建设,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让科学教育成为扎根素质教育沃土的参天大树,不断培育出拔尖创新人才。

    强阵地

    科教阳光照入校园

    “科学教育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思维的锻炼、科学技能的培养。不能靠孤立的学科来完成,要‘五育融通’,将科学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天津中学科研处孟庆泉老师说。

    为推动科学教育深入校园,南开区鼓励各中小学校建强科普教育阵地,开齐开足开好科学课程,有针对性地将科学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堂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早在2019年,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就开设了天津首个人工智能综合实践课程,将人工智能植入学校常态课程,让学生在课上学习和探索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亲身体验和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设计了一套分级分类的科技特色课程活动体系。自2017年起,该校教学周课计划中加入了机器人课程,成为各年级特色必修课程,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课程学习的兴趣,学习机器人组装等基本技能。

    如何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南开区内中小学不断开辟新渠道,强化中小学与大学的衔接,获取更多科学教育资源。

    走进南开中学,记者看到学校利用高校、科研院所捐赠的设备,已经建成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蛋白质结晶实验室等高端实验室,科研方向涵盖多个新兴科学领域。南开中学每年还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让学生了解前沿科学问题,实现与知名学者的交流互动。

    天津大学从2012年全面支持天津大学附属中学的“科学·探究·成长”计划,帮助附中成立20余个科学类社团。大学教授作为科学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带领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2017年开始,天津大学的黎明未来创新实验室向天津大学附属中学敞开大门,提供了配备有3D打印机、无人机、VR等30余种设备的创新平台。

    强队伍

    科学精神照亮学生心灵

    每逢假期,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科技辅导员贾南反而更忙碌了。假期是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的高峰期,他负责指导学生,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中科协大赛等各类赛事。向记者列举了近年来该校学生斩获的各类大奖,贾南倍感骄傲,“再忙也觉得心里是甜的。”

    在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像贾南这样的科技辅导员有20多名。该校深入推进科学教育,聚力打造一支科技辅导员队伍,从科学、数学、计算机、美术等学科教师中选拔一批科技辅导员。他们既有推广科学教育的热情,也有科技方面的特长。选拔进来的新教师,凭借着老教师的“传帮带”,能很快“上岗”,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科技赛事指导等工作。

    在各校推广科创教育,需要建好建强高素质的科创教育队伍。南开区还鼓励区内中小学积极搭建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与中小学科技教师的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指导水平。

    “智慧空间站”是天津大学学生科技协会主办的第二课堂类活动,倡导多学科间的融合与创新。从2020年教育部启动“强基计划”以来,天津大学附属中学开设一些高中和高校“点对点”的衔接课程,借力天津大学的科教资源,由大学教授、高中学科教师、大学生科技辅导员“三位一体”的稳定师资团队授课,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

    强赛事

    创新思维成就学生梦想

    2022年11月18日,正是初冬的周末,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一场激烈的机器人比赛,在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的VEX工程挑战赛赛场上拉开了帷幕。两台机器人在各自操作手的控制下驶出起始区,在场地里飞快地进行得分策略物的收集,随后将得分策略物通过弹射的方式打进各自得分区,一时间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场比赛是2022年天津市南开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十届“阳光杯”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的一项明星赛事。

    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南开区广泛开展以“阳光杯”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为代表的系列区域性青少年科技普及教育活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同时以青少年科普比赛为牵引,做深品牌科普活动,实现科普全区覆盖。

    从区到校,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成为落实科学教育的“关键一招”。南开区内中小学强化赛事引领,将各类科普比赛作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好点子。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每学期鼓励学生申报作品,在学校进行展示,科技辅导员则帮助学生改进创意,带领学生参加相应赛事,引领学生们在一次次的科技实践中培养科学兴趣、提升探索能力。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同样以比赛为抓手,开发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在备战赛事中提升科学思维、锤炼科研本领,培养一批又一批“科技小明星”。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建昆表示,南开区将继续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整合社会各方有机资源,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鼓励区内中小学和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建立起高校与中小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局长说

科学之光照亮学生成长路

孙建昆

    科技自立自强、人才脱颖而出,都要依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作保障,落实到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推进过程中,就是要充分整合科学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最优环境。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若干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坐落在南开区,这是南开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南开区的中小学在将科学教育融入国家课程之外,普遍具备科学素养培养的好传统。师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院士进校园、青年科学家校园行等品牌活动中,形成了一整套推进科学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

    科学意识、科学素养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也是南开区科学教育的一个特点。地理、生物等课程可以在生物制药研究所完成,国家海洋馆可以成为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交叉贯通的“大实验室”,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数学学院、物理学院成为一部分学有专长的学生的“先修课堂”。而市区科协则成为贯穿中小学各年级课外活动的大平台。众多的专家教授、专业科技工作者成为孩子们的“编外教师”。

    科学教育重在资源利用,功在及早普及,落脚点在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区域教育发展的点睛之笔就在用科学之光照亮学生们的未来发展之路,那么人才的涌现必将指日可待。

    (作者系南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校长说

兴趣播种希望 科技筑梦未来

宋玲华

    科技创新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自身的要求。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在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激发科研热情,这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

    科技实验小学始终秉承“阳光普惠师生,科学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引领学生在科技实践中树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兴趣、提升探索能力,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学科学、爱科学的种子,开启科技创新筑梦之门,放飞科技梦想。

    学校不断探索科技教育的实践路径,做好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发挥主渠道作用,探索“n+科技”课堂。将各学科与科学整合,引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坚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树立科技自信。千余项的科技创新、机器人、专利发明大赛让学生拥有“做梦的床”“远眺的窗”“远洋的帆”和“勇气的桨”。三是坚持五育并举科学培能,通过“立体种植”“科学小剧场”等多彩素拓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四是坚持科教阵地建设,推动科学梦想。打造“小小科技馆”“创客空间”“机器人工作室”等科技教育阵地,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作用。五是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拓宽教育渠道。与国家海洋馆、自然博物馆等馆校共建,开阔学生的视野。

    (作者系天津市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校长)

记者说

科教立区,让教育“换道领跑”

徐德明

    十多年前,作为天津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南开区就有着“科技南开”的功能定位。2010年以来,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南开中学与众多高校紧密衔接,联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邀请各领域的名师大家、社会精英,将他们对新思想、新知识、新问题的研究和对人生的感悟传播到南开校园。

    近年来,综合区情禀赋和未来发展趋势,该区又提出“创新南开”的发展目标。这一定位既与“科技南开”一脉相承,又扩大了它的内涵和外延。今年7月,南开区更鲜明地提出,大力实施“科教立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思路决定出路。一直以来,南开区始终以清晰的区域定位引领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变革。阵地、队伍、赛事,南开教育人牢牢抓住这三个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创新资源,把科学教育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的高校非常支持基础教育的教育实践。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优势学科,构建开放合作的教育生态,不断向中小学输入品牌资源。天津师范大学利用大学丰富的课程资源提升中小学的课程资源,师范生走进中小学校园,“组团”赋能“双减”课后服务。

    (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