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是生态绿茶之乡,作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浙江省第三批改革发展示范校,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全县茶产业链人才储备和社会培训任务。学校以茶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茶产业“种植养护—加工制作—销售服务”全过程为主线,贯通三产整体设计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与茶产业全链岗位群的对接。通过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扶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一代茶农,为传统茶产业注入新动能,为振兴松阳乡土经济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
聚焦人才培养
创设培训体系产教联动机制
建立“专业+茶”专业集群。学校根据对茶产业“种植养护—加工制作—销售服务”的全链式分析,把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立在产业链上,重组“旅游、文化艺术、电子、机械、会计、计算机+茶”的专业集群,对接茶产业链上、中、下游各岗位,形成人才培养与县域茶产业紧密互动的“纵向递进、横向融通、群链协同”产教联动机制,构建了茶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设置“专业+茶”课程体系。学校通过茶产业全链式的岗位群能力分析,得出技术类、商务类、综合管理类三大类岗位群核心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建立技能专业课、茶叶专业课及交叉融合课三大类课程。
建设“专业+茶”实训基地。在“职教20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学校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教研赛训产创”一体的“茶乡共富实习实训基地”,与丽水市农科院茶科所联合共建了茶叶生产与加工基地,扩大了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并增强了功能性,实训项目范围也由“产、学”扩展到了“研、销”。这一举措,不仅使学校与企业行业接轨,满足学员日常生产实践实习需要,精准培养茶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更兼具智慧服务功能,实现地方茶叶全产业链共同发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为县域培育了一批品德优良、技能精湛的茶产业后备人才。
共建链群融合信息服务体系。学校构建了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科研院所、企业及教师共同参与的信息化资源库,校企联合开发系列教材,并围绕“三课堂”开发遴选了“茶+”网络精品课程。调整和完善课程及其评价体系,建立了“专业+茶”群链耦合资源库。此外,学校推进以5G和云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教室、智慧工厂设施建设;不断开发AI技术实训仿真软件、名师云讲堂、专家连线点评等信息化辅助手段;建设共享型数字化资源库,打造云服务平台。学员、教师及社会培训人员均可通过学校平台下载学习课件、作业、视频等资源,为茶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广大茶农提供了信息化咨询服务。
聚焦产业发展
构建五茶共育机制
围绕“爱茶农”,将“五茶”(爱茶农、懂茶业、会茶艺、入茶行、兴茶乡)人文素养与思政铸魂、通识强基、劳动修身、职业成长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等融合培训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每一名学员都印上“茶”的符号。
职业素养与岗位素养对接。实现“爱茶农”要素有机融入,组织茶师傅言传身教,通过“劳模进课堂”“茶匠进课堂”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精神的教育与熏陶,增强学员“学农、爱农、务农、兴农”责任意识,培育“学农、爱农、务农、兴农”的茶产业新一代领军人。
专业设置与产业全链对接。实现“懂茶业”要素有机融入,专业群融入产业链,开设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茶跨界融合模块、松古茶道德育模块三大课程模块,开发融合茶产业的培训校本教材8部。
教学内容与产业服务对接。实现“会茶艺”要素有机融入,将传统茶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单维指标向多元立体拓展,开展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文旅、茶叶销售等教学活动,将茶文化、技能技术融为一体,实现培训内容与产业服务的融合。
教学环境与真实岗位对接。围绕“入茶行”,开展校企共育,将教学环境融入到生产实践中,解决岗位情境及身份转换不适应的问题。实现教学环境与真实岗位有效融合,建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包装、文旅、茶艺等课程校外实训基地50余家。
专业教学与“双创”教育对接。实现“兴茶乡”要素有机融入,茶专业技术技能教学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融入新经济新业态概念,搭建“专业+茶”的“实训产品商品化”创业平台及团队,培育“实训产品商品化”创新创业项目32个,孵化“澜茶坊”等学员创业公司13家。
助力产教研训
开展全方位社会培训与服务
茶产业全链化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理念的高素质茶产业从业人员。学校搭建县域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年轻新茶农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理念,使其立足茶产业、挖掘茶文化、植入旅游产业、拓展销售模式,将地区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组织和开展相关社会培训。学校立足县域经济特点和主导产业,建立市域茶业全产业链职教培训共同体,开设茶艺师、评茶员、茶点师、茶机维护与修理、网络直播带货等各类线上线下培训,涵盖茶叶绿色防控技术、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管理技术、茶叶种植技术、茶叶审评、茶艺等,截至目前已开展100多期“松阳茶师”专项技术培训,培训人员共计5000余人次,累计提供茶文化公益课及茶事活动50多次,有效增强了涉农专业吸引力,为县域实施《茶产业振兴行动计划》《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构建“一体两翼”社会服务体系。构建“茶基地+产业+农户”农民社会培训体系,创新“茶培训+”,打造“分层”从业人员培养体系等模式。大力开展茶产业应用技术培训,推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同时,完善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的等级和种类,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此外,学校还建立了茶企骨干培训基地,组织权威专家和职业院校内教学水平高、影响力大的师资队伍,共同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以人才服务企业的能力。
提供茶产业所需的技术服务。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茶产品的加工技术研发,为茶企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的“智能化名优茶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被评为“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
建立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全方位服务联合原乡上田民宿综合体、云上平田集体经济综合体和大木山文旅综合体,打造了三个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通了学员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面向未来,锐意进取,学校将继续围绕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出发,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教育行业、服务学生发展,全力推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潘红枫 吴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