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高教周刊·探索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如何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张莉 王兴强 徐国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必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引领现代化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生命线”地位。伟大行动源于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掌握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人才自主培养要强化“生命线”地位,要让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学生生命的必要组成。

    发挥“精神钙”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奉、认同、笃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只有心怀信仰,才可能成长为具有引领力、带动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人才。

    夯实培养过程

    把牢“入口关”。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包括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会学等5个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人才不仅要会研究,也要擅长教育教学和宣传传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充满热情、有亲和力,能把理论讲清楚,还要有感染力。当前,如何吸引善于沟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各专业,如何把适合的学生招进来并加以培养,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建设工作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守住“过程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入学教育重榜样引领。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本学科的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榜样人物,引导学生学习榜样对马克思主义真理不懈求索的精神、无限的热忱与坚定的信仰。二是专业导论课优选榜样师资。导论课师资按照“三三制”予以选拔,热爱专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专业课教师、行业工作者(研究人员)、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者各三分之一。三是榜样引领师生共同成长。榜样带动教师成长,激励学生基于热爱而学好专业。

    紧盯“出口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党建学工加强日常管理。构建学生知行合一常态机制,将好人好事、严重违规违纪情况都记录进档案,成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参考。二是专业教师加强学习管理。针对自学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任课教师须加强思想教育与疏导,切实帮助他们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三是学院加强学术道德监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严谨治学精神,培养“真懂、真学、真信、真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人才。

    优化知识体系

    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对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共党史”本科专业,分别对应“政治学”一级学科所属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两个二级学科;“工会学”本科专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分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直接对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学习研究,其他专业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某个领域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不同专业的知识体系不同,但有共性。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还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在理论基础上不断探索学科前沿。

    拓宽发展路径与发展方向。通过选修课,兼顾内循环与外循环。内循环,即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之间的壁垒,提供在目前5个本科专业之间交叉选修的机会,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可以选修“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工会组织与工会实务”等其他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外循环,即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范畴内选修,如选修“行政管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心理学”“民法”“刑法”“国际交流”“当代科学技术”等课程,拓宽视野、训练思维、学科交融。

    学好用好研究与传播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胜任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中共党史”专业主要培养在各级党史研究室以及档案馆、纪念馆等场所工作的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宣传、教学工作,胜任学校学生管理以及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的人才。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也要紧密关注前沿技术,认识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大语言模型等核心技术,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

    构建能力体系

    培养敏锐的政治鉴别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人才应当成为学生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学校相关部门和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帮助他们正确研判社会舆情、理性对待社会思潮。

    锤炼透彻的现实阐释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人才应当对时代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要跟踪了解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动态,掌握科学研究与社会调查的方法,对时代课题作出科学透彻的解答。学校应当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到国内偏远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国外一些国家参加社会实践考察,耐心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复杂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阐释的能力。

    形成进阶式实践创新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见习观摩。组织大一学生到基层见习观摩,激发专业认同与兴趣热爱。二是调查研究。组织大二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以小组合作形式撰写调查报告。同时,指导学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并总结提升。三是专业实习。组织大三学生到党政机关、学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实习。将实习目标、实习任务、实习管理和实习总结相结合,防止走过场。同时,要求学生构思毕业设计选题,做好前期工作。四是专业研习。毕业设计以学术论文为主,鼓励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决策咨询报告,强调契合时代需求、突出问题意识。

    (作者张莉、徐国锋单位系重庆文理学院,王兴强单位系重庆市永川中学;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引领家庭家教家风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XKS00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改革重点项目“目标导向下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编号:222140])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