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工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秉承“立德树人、注重实践、突出应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定“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通过教育教学、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融合联动,彰显了“以练促教、以赛促学、产教融合、德能双优”的办学特色,蹚出了一条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学赛创用”三融合一联动育人模式
育人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是落实应用型办学的关键。“学赛创用”三融合一联动育人模式就是以“学”为核心,以“赛”为抓手,以“创”为路径,以“用”为目标,将“学、赛、创、用”有机融合联动。通过“赛与创”“赛与用”“创与用”的融合,夯实工程应用基础;通过“学”与“用”的联动,贯通工程应用人才培养链路。“学赛创用”三融合一联动育人模式是学校多年来应用型办学的经验总结。
注重理实一体,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学校优化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和“四平台三层次”四年一贯制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项目化驱动、案例化教学、沉浸化实践、自主化训练、普及化培训等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竞赛纳入拓展创新实践环节和课程教学。和课程教学,将竞赛项目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围绕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强化融合联动,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校紧紧围绕山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办学路径,实施应用型专业提质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两项工程”,持续开展“四项计划”,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学为基,实施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学校出台《太原工业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立项建设120门应用型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程定位,实现“三化四真”,即通过“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考核、资源建设及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内容呈现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真情境、真学、真做、真会”,彰显课程的应用性。以学支赛、以赛促学,注重课赛融合,将竞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通过竞赛项目驱动教学。一是通过课程学习支持、支撑学科竞赛,帮助学生掌握完成竞赛项目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赛为要,实施“一系一赛”行动计划。学校出台《太原工业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办法》,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学科竞赛,以学科竞赛带动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学赛结合”。启动“一系一赛”行动计划,保证面上覆盖,选拔人员参加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别竞赛,形成点上突破,树立标杆,形成带动效应。形成了“校级—省级—区域级—国家级别”四级学科竞赛体系。一是打造机电一体、智能制造、电子设计、化工材料、环境安全、财管经贸、计算机与大数据、设计艺术8个学科竞赛群。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年均开展400余个项目驱动式综合能力实训项目,年均覆盖2000余人,形成新工科背景下“一条主线、六大模块、三个层级、一个引领”的“1631”工程训练模式。近5年,学校年均开展100余项学科竞赛,年均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学生达900人次,年均参与学科竞赛学生达5000人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以创为核,实施“双创”平台建设行动计划。学校出台《太原工业学院关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细则》,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创新创业工作,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积极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政策拓展、创业孵化推进、创业服务优化“四项行动”。构建课堂、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能力导向的“双创”培养体系。通过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个省级众创空间、8个创新社区、50个创新工作室、14个学生科技社团,搭建了“双创”工作平台,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编撰讲义70余册,年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70余项,年均开设60余门创新培训课程,年均培训1.1万余人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带学、以学辅创。一是将“双创”思想和理念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二是加大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力度,扶持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孵化竞赛项目,宣传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学风。
以用为本,实施产教深度融合行动计划。学校出台《太原工业学院全面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主动适应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新材料、信创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4个行业领域,全面融入山西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一是积极构建“校地、校企”共建共享平台,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学生入企1年,接受真实环境岗位实践锻炼和学习,开展“3+1”校企联合培养;二是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共建、共同讲授课程和教材(讲义),共建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学生通过企业实践锻炼,了解生产过程,体验不同岗位,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学用相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产教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基于校企融合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培育优势特色,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成效
多年来,通过“学赛创用”三融合一联动育人模式的实践,学校教学创新成果日益凸显。
一是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近5年,陆续获得“突出工程实训,构建‘1631’工程培养模式”“构建‘五位一体’能力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基于‘学赛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成效”等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二是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学校学科竞赛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优异成绩。近5年,学校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860余项,其中国家级别370余项(特等奖15项、一等奖115项),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国家级别学科竞赛中屡获优异成绩。学校于2004年组建大学生机器人队,2014年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冠军,机器人队被授予“山西青年五四奖状”。
三是创新创业成绩显著。学校打造面向学生、贯穿全程的“全链条”“双创”育人生态体系。2019年获批山西省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021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学生创新团队中,涌现出有方机器人、麦斯达夫标准化等一批国家级别、省级科技创新企业。逐步构建与区域行业产业对接的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双创”平台,实现了产创融合发展。
四是产教融合成效明显。学校获批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教育部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40余项,建设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省级产教融合平台和实训基地2个。累计获批国家教育强国专项资金支持1.8亿元。
五是社会声誉不断提升。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毕业生岗位胜任度为97.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超过90%,工作稳定性超过85%。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为83.77%。
持续保持定力,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考
“学赛创用”三融合一联动育人模式的创新发展关键在于强化学生中心、强化产出导向、强化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一是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体验已成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趋势,任务式、项目制的教学改革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体验的有效手段。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赛课融合”,将学科竞赛要求嵌入课堂教学,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单科学习到交叉融合式学习、从死记硬背到活学活用,逐步实现学生思维模式、学习方法的转变。
二是关注教师观念转变。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引导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增强自身教学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学校将持续加强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培训,从制度上保障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激励和制度化安排教师入企锻炼,提升教师自身产学研用能力,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不断优化“学赛创用”三融合一联动育人模式。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培根铸魂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和师资队伍优化工程,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助推山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作出应有贡献。(牛宇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