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勉励各领域专家学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早期职业支持,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从哲学本体论角度为我国科研工作者指明了当代中国科学实践活动的特点,蕴含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体论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核心观点。在世界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别于其他哲学理论的最根本特征就是对实践的高度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与最终目的,都围绕人类生存实践活动而展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西方传统哲学根据“万物皆有依据”这条“充足根据律”原理,假设“存在”不容置疑、人的存在不容置疑,于是哲学家们脱离人类物理属性去追寻形而上学的“存在”,使得“存在”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存在”理解为人的存在和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类通过改造物质世界、创造对象世界而生存,抽象的“精神”“自我意识”都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反映。由此,人类哲学实现了从形而上学的“真理”向“面向生活世界”的人类主体活动——生存实践活动真理追寻的转向。因此,科学实践观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丰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础的核心观点。 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论述实践活动重要性及其规律的重要文章《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里程碑式著作。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从本质上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从此不再被本本主义以及纸面上个别断章取义的论断所迷惑。从此,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一条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改造中国社会的科学道路。 当代中国人面临的挑战与重任是科学实践。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生存实践活动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其特殊性需要进行哲学上的概括与提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改革开放时期如此,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期亦如此。“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深刻揭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当代中国人生存实践所面临的挑战与任务,是对当代中国人生存实践活动特性的概括与总结,蕴含着鲜明的主体性和时代性特征,是当代中国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南。 首先,该论述指明当代中国需要优质“论文”,当代中国人应当发挥主体性去写“论文”,蕴含了明确的主体性要求。其中“论文”二字既可根据论述发生的语言环境实指学术论文,也可理解为一种隐喻,喻指一切创造性的有益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实践活动成果。生动形象的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独特的传播价值。而不论本义还是喻义,该论述蕴含的两层命题“应该写论文”和“应该在祖国的大地上写论文”,都体现了鲜明的实践主体性要求,体现了我国当代社会实践的时代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凸显了科技自立自强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迅速,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迫切需要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号召科研工作者发挥主体性写好中国论文,其实也意味着以科技工作为引领,号召当代各行各业中国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在新征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在中国大地上进行创造性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该论述还具有方法学上的意义,指明了实现主体性的目标、路径与方法是在中国大地上写论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唾手可得,需要经过艰苦奋斗,需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此,“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既是任务目标,也是路径方法,还是崇高的使命。它是所有当代中国知识精英和科技工作者的实践活动指南,对全体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践是探索真理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国人民勇于实践探索,就必然能在实践探索中更快地成长,为我国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