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4日 星期四
提升教育整体效能 应对人口新形势挑战
杨小敏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立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学生是核心要素。在特定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中,学生的数量决定了相应学校的数量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要求。各学年的学生数量又直接由学龄人口的数量决定。从教育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来看,服务于特定的人群是一个基本特征。所以,教育的规模和学校的布局结构在根本上由人口数量及其分布特征决定。这就是教育和人口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逻辑。当然,教育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对人口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和曾经火热的“学区房”现象,就是教育影响人口迁移的例证。教育抚养成本过高以致家庭生育意愿下降,也是教育对人口数量产生影响的重要体现。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然也就是一个教育大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国计也是民生。而且,放眼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教育都是其优先战略安排,作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予以优先投入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人口出现负增长和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新形势下,在以教育强国建设引领和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下,教育如何应对,成为一个现实命题,各种问题纷纷呈现。

    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基础教育,总体学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及其在城镇化推进中的区域分布特点,一方面出现了生源锐减导致的大量农村中小学校的空壳化,以及资源闲置和教师安置等问题;另一方面因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形成的城市中小学校生源集聚,进而导致学位不足,持续出现大班额和大规模学校的问题。其内在的隐忧在于,面对这些问题如何确保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避免出现新的教育不公平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向上传导至高等教育。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形成系统性的教育和社会风险。因而,如何应对人口新形势下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基于这些忧虑,学术界提出了“新时代教育转型”的概念,并对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的撤并以及师资和校舍资源的安置、城市学位紧张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学术主张和建议。人口减少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应对人口出生率下降,党和政府已经在想办法并且采取了鼓励生育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这一战略安排。如前所述,教育和人口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互为因果。学校教育难以直接改变人口规模下降的现实,但可以围绕千家万户的教育需求,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助力人口规模和结构的优化。如何更好地应对这种时代挑战,也迫切需要更加系统、与时俱进地认识分析各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

    从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意义上讲,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需要正视包括人口趋势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效能而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建立科学撤并学校的常态化机制,包括对相应校舍、土地处置办法以及区域内教师队伍的统筹管理办法;规范实施相对集中办学,应对区域性人口规模和学龄人口的事实性减少。尽快完善学校建设国家标准,动态实施中小学校的规模监测评估;强化学校规模标准的使用刚性,在用地、资金、招生和建分校等行为上进行严格监管。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消除潜在的“大规模化”办学隐患和风险。提升区域教育规划的前瞻性,根据结构性教育需求统筹学校布局;地方政府根据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及分布状况、人口流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科学制定和实施教育规划与学校布局。设立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专项经费、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学校用地预留与划拨,进行经费支出、土地使用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的统筹。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