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承担着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创新型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明确培养目标、锚定培养方向、完善培养过程的基础上多元并进、多维并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实践探索、深化总结,提炼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系河南省教育部门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022Y)、2020年河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土木类专业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GLX036)阶段性成果。
结合时代特点
加强培养目标顶层设计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结合生源状况,在充分调研、厘清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培养内涵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以及地方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强化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和完善。充分遵循创新人才培养规律,贯彻以能力达成为目标的导向,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传统,通过理论知识培养体系促进完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通过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充分发展综合素质培养体系,进而构成了“以学促创、以行鼎新”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系统。
发挥学科优势
优化完善学生课程体系
河南理工大学结合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创新思路、拓宽举措,着力构建了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以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为载体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大力推动了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以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机制,达到了“知识、能力、素质”齐备、“理论、实践、应用”并重、“科学、技术、工程”融汇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成效。在机制完善拓展的基础上,打破学科壁垒,建立交叉学科群课程体系。以“体现交叉学科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为主线建构、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并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多元融合,借助自身兴趣与专长学科将不同课程门类间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融合。
推进分段培养,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河南理工大学按照“以科学研究为纽带、以互利合作为机制、以社会服务为支撑”的建设思路,实施“1+1+1”分段培养模式,即研究生入学第一年,在校内导师指导下,结合研究方向进行课程学习和资料查阅;第二年,在理论学习及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在校外导师指导下,结合现场实际问题,进行论文选题开题、室外试验及技术攻关;第三年,根据研究进展,在学校进行室内试验、数值模拟、撰写成果及学位论文,完成学业。旨在教育引导研究生从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中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进而提升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强化忧患意识
创新培养过程管控机制
借助自身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实施“大团队+个体导师”双指导模式,发挥团队导师各自优势,进行“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培养,细化导师培养机制、健全学生培养体系,并充分利用研究生群体间的互助促学作用,激励研究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保证研究生互学互惠的基础上健全导师责权机制,强化导师责任意识,从具有根本性的体制机制上保障导师乐于、勤于、善于指导研究生。通过上述培养过程管控机制的健全完善,达到了全方位促进研究生基础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目的。
基于上述措施,河南理工大学近年来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获批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全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教育部门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等,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创新能力得到社会认可。
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考验地方高校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未来,河南理工大学将继续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继续完善优质高效开放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全面、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支撑。
(丁亚红 康俊亚 姜冰 赵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