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职教 迎难而上
2035年的刘少坤:
展信安。
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正好是我成为一名光荣的职业学校教师的第20个年头。借这个机会跟你聊一聊,这20年我与职业教育、与学生们发生的那些事情,也把我这些年的感想和对2035年的畅想同你分享。
还记得,入职时我许下“要为学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的初心。20年来,我深入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深入先进学校学习办学经验、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对接合作、深入政府部门寻求支持,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我的教学实践能力、技术研发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所在的系一举成为全国同类院校IT类专业的领跑者、IT企业技术升级的有力支持者。我的切身感受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力度、投入强度前所未有,让我这个奋力奔跑的“职业教育追梦人”有了更为宝贵的时代价值。
还记得,工作后我立下要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的决心。我一直认为,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现在义无反顾地直面每一名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表现在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长时间观察,我发现,学生们喜欢参与、渴望认同,于是我带领全系教师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机会、思考、争论留给学生,把IT企业真实软件开发项目融进教学,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把原汁原味的工厂实景搬进课堂,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对策、掌握技能,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热火”。当看到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立志回家养鱼”的学生成为大型企业高管时,当听到毕业多年的学生说我是他们“心中的好老师”时,我内心涌现出的是无法言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相信在2035年已经实现。我在想,无论时代如何向前发展,职教师者热爱职教、扎根职教、奉献职教的“初心”“决心”都不应改变。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当满怀信心,奋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担当使命、善作善成。
刘少坤
2023年9月10日
名师小传
刘少坤,男,汉族,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思路,带领学校计算机技术系由弱到强,成为学校标杆。他针对职教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他锚定“教师能力提升”,磨炼教师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带领团队搭建各类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场景、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本报记者周洪松整理)
数学教育 创新发展
2035年的史宁中:
希望这封信能穿越时空,追溯往昔的梦想与坚守,照亮未来的期许与盼望。当你打开这封信时,你已经见证了更多的教育发展与变革。
60余年的教书生涯,经历了许多的教育思考、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你曾提出,任何学科都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直觉作为终极目标,尤其是数学。直觉的形成不仅依赖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更依赖经验的积累,这意味着要重视过程的教育,因为只有通过过程才能积累经验,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事。
你将这样的理念用于基础教育,把数学课程目标由传统的“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希望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的思维和做事的经验。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把传统的“两能”拓展为“四能”,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基本思想是指数学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学习过数学的人应当具有的基本思维特征,即抽象、推理和模型。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又将其拓展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比“数学基本思想”更加上位,不仅具有数学的特征,也具有数学教育的特征,因此作为一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合适的,可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方面。2035年,相信经过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教研员以及数学教育研究者的努力,相应的数学教材已经相当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还希望东北师范大学的统计学科仍然坚守国家“双一流”学科的领先地位,培养出统计大师和更多的杰出青年学者。更加期盼,我们国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跻身于教育强国行列,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支撑。
祝一切顺利!
史宁中
2023年9月10日
名师小传
史宁中,男,汉族,1950年4月生,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扎根教育50年,从事统计学教学和研究,将约束条件下的统计推断引入国内,推动中国统计学发展。他深耕课程与教材建设,主持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提出“四基”“四能”“三会”等数学核心课程理论,为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出版数学思想系列书籍,成为数学教育专业和数学教师培训教材。他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师资。他率先在东北师范大学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开国内高校“教授治学”先河。曾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
(通讯员陆婧、本报记者刘少利整理)
儿童本位 滋养生命
2035年的韩冰川:
你已经63岁了。这时的你内心一定更澄澈、更通透、更平和了,你对教育的理解也应该更深刻了吧!你还喜欢回忆那些在幼儿园工作的日子吗?那些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快乐,那些与教师们一起边研究边实践的充实,回忆起来依然还是那么美好吧!
想做好教育的愿望和对理想教育的追求,是一直吸引你和教师们向前走的动力。“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曾经那样深刻地影响了你对教育的理解,让你找到了在幼儿园开展生活教育的目标和路径。
你带领教师们审视与反思自己与孩子们的生活,确立了“与孩子一起创造好的生活,与孩子一起活出我们最好的生命状态”的目标。你与教师们扎实研究10余年,从“好的精神氛围、好的物质环境、好的一日生活、好的师幼关系、好的课程”入手,与孩子们一起创造“好的生活”。
你们在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与四季有个约会”的活动中,共同体验大自然带来的滋养和力量;你们在自由自主的游戏中看见孩子的需求,支持和推动孩子的发展;你们在一个个“难忘童年”系列活动中,与孩子一起创造了生命中那些闪亮的日子;在一间间幸福教室里,你们坚守“儿童本位”,与孩子们共同生活,让生活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落地,让理想教育的样子慢慢清晰。
2035年的你一定会为中国学前教育的伟大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也一定会为自己在从事学前教育的职业生涯中不曾停歇的学习与思考、成长与进步而欣慰。因为,不是任何职业都能让人在其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从事学前教育的你是幸运的。
2035年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和教师们应该拥有了更高质量的生活。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人走进幼儿园,成为愿意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幼儿教师。
2035年,我们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已经实现,你所看到的中国学前教育一定以一种更科学、更先进、更均衡、更公平、更优质的样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些更有理想、更有热情、更有智慧、更有担当的幼儿教师,也一定会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勇往直前。
韩冰川
2023年9月10日
名师小传
韩冰川,女,汉族,1972年11月生,山东省淄博市汇英幼儿园教师,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扎根学前教育32年,用爱心和专业践行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她坚信“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引领教师们做幸福的教师,培养幸福的孩子。她倡导生活教育,开启自主游戏研究,推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多元化发展。她设计开展基于“儿童本位”的“难忘童年”系列活动,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她重视儿童阅读,发起了“书香宝贝行动计划”,带动5000多个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发起“花婆婆行动”,为20多个乡村幼儿园建起绘本馆,让2600余个山区孩子爱上阅读。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宋庆龄幼儿教育奖、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本报记者魏海政整理)
惟学惟人 与时俱进
2035年的刘红宁:
你好!
没想到用这种方式,和未来的自己产生联系。2035年,我将在哪里?我还在从事这份事业吗?
1981年12月,我从江西中医药大学(当时江西中医学院)的中药学专业毕业留校,时至今日,我已经在学校工作了41年有余。不求百岁寿、千尺裘,但求桃李结万枝。我想,即便到了2035年,我还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特别喜欢教育,说不清是什么渊源,工作以来,我就觉得我应该在这所学校里。我也有很多次调离学校的机会,去机关乃至北京等大城市工作,但我就觉得我适合在学校当教师。我喜欢当教师,甚至到了“好为人师”的地步,因为我在帮助学生之后,能获得莫大的成就感。
再说起2035年的中国教育,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呢?那一年,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设计,全面建设,系统推进。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他们是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他们是与时俱进的榜样,始终引领学生冲在创新知识前沿。作为教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大先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把自己培养成能支撑教育强国的教师。
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共同进步。随着人工智能发展,随着5G网络普及,线上教育学习成为常态,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越来越便捷。随时学、随地学、随师学正在推动终身学习。科技进步在改变教育教学形态,但不会改变教育本质。
2035年的高等教育是在AI、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加持下的教育,有一名青年教师问我,教师职业会不会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我想,教师的部分工作会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但机器人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输入,更在于能将输入的知识、信息进行高效输出,转化为思维、思想,产生更多的创新理论,设计更多的创新产品,构思更多的创新方案。总之,培养会思维、有思想的学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刘红宁
2023年9月10日
名师小传
刘红宁,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教41年来,他创办践行“惟学、惟人”校训精神的“双惟”实践班,并担任班主任17年,致力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他提出“潜明合予”教育理念,创建“将潜明知识一并传授,培养学生感知、掌握和运用潜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他带领团队研发创制中药固体制造设备,替代进口设备,填补国内空白,破解中药固体制剂制造质量低、产能低、能耗高的难题。他制定完善江西多种中药材种植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中药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本报记者甘甜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