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 星期四
受灾学校全部正常开学的背后
——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地抗洪救灾保开学纪实
特别报道组
▲河北省涿州市双塔中学开学第一课,教师为学生讲述学校灾后重建故事。
▲河北省涿州市双塔中学师生在校园清淤。
▲黑龙江省五常市沙河子镇中心学校班主任高金秀(右一)探望受灾学生家庭。本报记者 梁丹 摄
▲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一幼儿园龙山分园开学日。
▲新学期,北京市门头沟大台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的46名学生,来到王平村中心小学,按年级划分到对应班级,与该校学生一同上课学习。
扫二维码了解更多

    当琅琅书声从窗明几净的教室中传出,当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地奔跑玩耍,当新学期的喜悦洋溢在师生的脸上……很难想象,学校和师生们不久前经历的一切。

    今年暑期,受台风“杜苏芮”及其残余环流的影响,自7月下旬开始,华南、华东等部分地区遭遇强风雨天气,华北、黄淮、东北等地先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并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全国多地遭遇洪涝灾害,部分学校受灾严重。

    据教育部统计,本次汛情共造成8省(市)3200余所学校不同程度受损。校舍浸水、围墙垮塌、活动场地塌陷、屋顶漏水……如何保障受灾地区学校学生正常、安全开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保证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

    8月23日,教育部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分汛期受灾省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全力保障秋季学期正常开学、安全开学。

    修复重建原址、转移安置……华北大地上,黑山白水间,在一场场与时间赛跑、与积水淤泥较量的“战役”后,一座座沉寂的校园焕发新生,重新迎来返校师生。2023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受灾学校学生实现正常开学。

    近日,本报记者分赴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地受灾学校,探寻受灾学校全部正常开学后的力量。

    为了这个庄严承诺

    开学前近30天的时间里,王剑英的生活与防汛抗洪紧紧交织在一起。他是黑龙江省五常市向阳镇中心学校工会主席、后勤主任。这所镇中心学校,在过去的20多天,经历了难以想象的“重建”。

    王剑英所在的向阳镇中心学校,与吉林省舒兰市金马镇隔河相望。拉林河环绕而过,从校舍窗口看去,一眼便能看到大堤。四周院墙被冲垮、平整的操场“凭空”出现3个大坑、锅炉房主梁坍塌砸坏电缆……向阳镇中心学校是此次五常市受灾最严重的学校之一。

    大水过后,重建校园、确保正常开学,成了王剑英和学校所有师生的心头大事。

    向阳镇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国彬告诉记者,在大水退下后的一两天后,清淤工作就开始了。

    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干到下午四五点。“中午大家伙儿也不出去,要碗面直接送到学校。就这么地干。”王剑英说。

    在一个放置了4架上下铺的小房间里,记者看到了王剑英睡了20多天的床。“最初的时候我就搁这儿,不在这儿我不放心。”等到孩子们返校后,王剑英才抽空回去收拾了自个儿家。

    在各地恢复重建校园的“战役”中,这样不计辛劳、忘情付出的身影还有很多。在河北省涿州市双塔中学,开学前的20多天里,56岁的校长魏长春一直吃住在学校,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为的是按时完成校园清淤、消杀、修缮各项工作,保证正常开学。

    因毗邻千年古塔涿州“双塔”而获名的双塔中学,是一所有3700多名师生的初级中学,临近此次发生洪水的北拒马河。洪灾中,这所学校首当其冲,峰值阶段校内积水深度超过3米。

    洪水退去后,8月5日,涿州教育系统所有教师自愿放弃暑期休假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校园清淤工作中。

    “我们每天干12个小时以上,鼻子里都是淤泥味儿。”8月14日,双塔中学完成清淤工作,清理出的淤泥超过1.2万立方米,谈起这段经历,魏长春既心酸又感动,“学校年轻老师多,很多老师在家从没干过这样的重体力活,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广大教师在一线抢抓时机、身体力行,为如期开学提供了坚强保障。教育部门的统筹部署,则是确保如期安全开学的“定盘星”。

    8月上旬,教育部建立了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台账,指导受灾地区加快推进校舍场地安全鉴定、修复加固和设备维修、卫生监测等工作。8月23日部党组会后,立即建立恢复重建日报机制,每日报送工作情况,全力保障秋季学期开学。

    各受灾地区也结合自身实际,有序推进恢复重建工作。

    河北省教育厅对受灾学校分类管理:对洪水已消退的学校,组织指导各地迅速开展清淤整修等工作;对洪水暂未消退的学校,密切关注灾情变化,洪水消退后立即开展受损评估和修复建设工作;对受损严重、修复建设周期长的学校,指导督促各地提早安排好周转教室。通过建立校舍修复工作台账,采取“日报告、周调度”制度等举措,河北省及时推进修复建设工作,有力确保了全省1150所受损中小学校、幼儿园如期开学。

    北京市教育两委则第一时间深入受灾地区,对全市275所受灾学校逐一研究、综合会诊、精准施策,加快校舍清淤消毒、校园修缮恢复,做好分流学生安置和通勤方案。

    建立校舍修复工作台账、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鉴定……黑龙江省教育厅指导各地各校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当地安排第三方鉴定机构对8所校园过水学校校舍进行安全鉴定。8月15日,这8所学校经现场踏查后确认受灾损失,明确校园重建改造方案,立即组织抢修施工。

    9月1日开学当天,涿州市双塔中学232班学生王欣宇回到了久别的校园。

    看到学校焕然一新、充满希望的景象,王欣宇感慨地说:“自己心里很兴奋很开心。我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志愿者和救援人员的辛苦付出,今后我会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弘扬老师、志愿者和救援人员的这种责任与担当。”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无数橄榄绿、火焰蓝、志愿红是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

    在五常市冲河镇中学,解放军某部官兵顶着炎炎烈日对校园、教室、办公室、食堂和宿舍等进行全面消杀;在涿州市双塔中学,教职工和来自天津的红十字东方应急救援队、广东梅州的救援队进行积水抽排和校园清淤工作。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本本标注的台账,换来了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校园。在受灾学校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退役军人、消防队伍、志愿团体等社会各界人士与教育人守望相助,共同为正常开学贡献着力量。

    正常开学“一个都不能少”

    新学期,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门前多了一块“黑山小学”的校牌。

    受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影响,黑山小学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教学楼前地面出现大面积塌陷,学校地处7平方公里采空区,无法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正常开学面临不小的挑战。

    这不是孤例。在这场百年难遇的汛情中,北京市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受灾严重,经北京市教育两委对全市275所受灾学校逐一排查,最终确定受灾严重、学生需要分流学校为9所。如何确保正常开学“一个都不少”?这个问题沉甸甸地压在教育人心上。

    按照“一校一案”“一生一策”的原则,北京市最终通过借址办学、分流上学的方式,为每一个孩子做出了精细化的教育教学安排。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中心幼儿园幼儿被分流至平各庄分园和二街分园。开学前,令琉璃河中心园幼儿朱妍锦家长最为担心的是,分流后,原本步行五六分钟就到达的幼儿园变得相对遥远,孩子上学成了大问题。

    了解到家长的担忧后,幼儿园通过定制公交,实现了学生从琉璃河中心园到平各庄幼儿园的直达。“学校怕孩子坐车家长不放心,协调一个孩子由一名家长陪同,让我们能亲自送孩子进入新校园,然后公交车再把我们送回家。”提起新学期的变化,朱妍锦家长说,虽然上学路变得长了些,但是心却更暖了。

    在这场与时间抢跑的开学倒计时准备中,再快一些、再细致一些、再多做一点儿,是为确保每个孩子正常上学而奋斗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

    在昌平区,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在15天内就完成了受损校区的迁址改造。在门头沟区,通过区教委的统筹调度,8月6日,黑山小学在京师实验中学借址开学工作快速启动,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了教学楼的改造和设施安装工作。

    “北京市提出各校不仅要正常开学,更要高质量办学。”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介绍,今年暑期,北京基础教育系统在抗灾保开学的同时,还完成了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全员实训。

    在京师实验中学校园里,学校教师和前来借址办学的黑山小学教师密切配合,通过“九年一贯制”课程研讨暑期实训,以联合教研的形式促进两校共融共生,把借址办学的“无奈”化作促进两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在与北京毗邻的河北省,确保正常开学“一个也不少”,同样也是当地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

    8月初,河北省霸州市东淀蓄滞洪区启动,区内因受损严重、修复建设周期长而不能如期开学的学校达到18所。如何安置转运这18所学校的7338名学生成了灾后的第一大难题。

    “自己的孩子要自己管才放心,要尽可能本地安置,领导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分乡镇包点驻校,确保每一个孩子安置到位。”在开学前近一个月的工作中,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干部与481名受灾学校教师一起对7338名受灾学生进行了3次安置意愿征集,摸底排查学生居住地情况,确保实现每名学生与安置学校准确对接。

    为了征求学生家长的安置意见,及时统计学生安置情况,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安全科科长张国权每天的电话量数以百计,为此,他两次被电信公司误判为存在信息诈骗行为,电话也因此被停机。同事们还记得,每到这个时候,他总会调侃地说:“走,还有谁的也停机了,一起组团解绑去。”

    “我们多想一步,学生家长们就能多放心一些、多满意一分。”在加快整修的同时,涿州市组织进行学生分流,对所有因灾不能按时返校的学生进行摸排,按照人员需求,就近就便统一协调解决,确保所有学生正常开学、如期返校。在霸州市,不少承担安置任务的学校提前谋划,针对新学期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可能增大,制定错时上下学制度等。

    9月4日星期一上午,霸州市煎茶铺镇第二小学迎来了一次特别的新学期升旗仪式。当天,该校师生与转来的孙家坊学校师生齐聚校园,共同开启新学期。

    “同升一面旗,共度风雨路。”在一个个分流安置、借址开学、同址办学的故事背后,是教育系统全力实现“一个都不少”,确保正常开学的坚定决心。

    新学期起航从“心”开始

    “高老师你看,家里的鸡被淹死了一半,洪水进了屋,炕也塌了,门前种的药材、菜也都毁了。”开学前,黑龙江省五常市沙河子镇中心学校教师高金秀来到大柜村探望慰问受灾学生家庭。指着洪水“肆虐”过的痕迹,李梦瑶奶奶常常说着说着就流出了眼泪。洪水已经退去,但是人们心中的伤痕一时还难以被抚平。

    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沙河子镇是五常市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大柜村等靠近水库、山林的村屯则是重中之重。在沙河子镇中心学校,全校685名学生中受灾学生达到了436名,“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附近村屯,家庭受灾严重。做好开学工作,让学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返校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学校校长崔学锋说。

    大水可以冲毁校园,但决不能让大水破坏孩子们的“心灵家园”。

    入园焦虑叠加灾情影响,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预判到,新学期,“孩子在环境和心理上的需求都与往年有所不同”。为此,幼儿园大三班教师宋晓苒同家长志愿者一起制作了“为我们服务的人”课程,讲述在抗洪救灾、重建家园过程中的榜样故事,通过孩子们身边人身边事,既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又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向阳生长。

    在加快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分外的关注和重视。为做好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河北省教育厅录制了《灾后重建从“心”开始》系列心理健康指导短视频,为受灾学生提供心理知识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黑龙江省教育厅则组织资深心理专家,开通公益心理咨询热线,每天早8点至晚8点为大中小学师生、防洪一线工作人员、参与防洪工作的后方组织管理人员、救援人员、志愿者以及受洪涝灾害影响的社会公众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规范、便捷的公益心理咨询服务。

    今年,五常市时代中学八年级(6)班学生石宏硕一家种植的120亩水稻几乎绝产。为了缓解家庭经济负担,洪灾过后,石宏硕的妈妈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务工。道路被淹、家园被毁、家庭经济压力陡增,生活的变故之下,石宏硕爸爸对孩子的状态充满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资助信息收集、家访交流等活动给了他和孩子不少信心。

    新学期,不能让受灾学生因为经济问题担忧。灾情发生后,各地快速启动了对受灾学生及其家庭的帮扶与救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他们送去温暖。

    霸州市教体局为受灾学生集中准备了1420套生活用品、7338个书包、7052套文具,集中开展了“为灾区学生送温暖活动”。教师们或步行或蹚水,第一时间将这份特殊的开学礼物送到了受灾学生手里。市二十三中学生刘雨菲回忆道,“看到老师,看到书包,我非常开心,对我是个很大的安慰和鼓励,我知道马上就可以上学了。”

    牡丹江市教育局成立防汛工作专班,迅速启动救助机制。相关受灾学校采取上门慰问、电话安抚、师生募捐、减免课后延时服务费、免费提供住宿等有效举措,并多方筹集广大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捐款194.4万元。哈尔滨市教育局成立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启动临时困难帮扶机制,保障受灾学生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对于提出申请且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暂缓缴纳学费、教材费,先办理住宿等手续。

    洪水中,令李梦瑶最为伤心的是,姑姑送给她的毛绒玩具小熊被泡坏了。开学前,高金秀带着李梦瑶重新买了书包和文具。“你看,这里也有一只白色的毛绒小熊。”摸着崭新的书包,李梦瑶轻轻地说。

    新学期开始了,无数新的希望和梦想正在校园里重新生发着。(特别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 禹跃昆 施剑松 曹曦 李澈 杨亚辉 李柯 梁丹 郭馨泽 见习记者 朱芳玉 执笔:梁丹 郭馨泽)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学校供图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