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 星期四
以党内集中教育锤炼坚强的党性
王冬梅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党员要在党性教育和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锻造坚强的党性。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管党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实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党内集中教育,这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意志、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总结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锤炼党性是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要目的

    党性,即一个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其党性中内含着先进性、纯洁性、人民性。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党员要在党性教育和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才能锻造坚强的党性。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管党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实践。延安整风时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实际上就是反对违背党性的倾向。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党内集中教育多次以党性、先进性为主题进行专门教育,比如,“三讲”教育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主要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学”和“做”,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今年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明确提出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

    为什么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强调党性?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它要求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其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决定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对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党性教育提出了要求。再其次,这是面对“四大考验”、战胜“四种危险”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清醒看到,党内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始终存在,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全党牢记“三个务必”,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加强党性修养,才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党内集中教育锤炼党性的基本原则

    总体来看,虽然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的主题、任务不断变化,但其中一些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却始终未变。

    武装思想夯基铸魂。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员干部才能具备真正的理论自觉,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每一次党内集中教育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并将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比如,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三讲”教育要求领导干部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基础上,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践行宗旨造福人民。我们党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始终践行党的宗旨,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947年,各解放区结合土地改革进行了整党运动,对党员中存在的阶级观点模糊、利用职权侵占群众利益,土改中出现的官僚主义等现象进行了整顿,团结了群众,有力地保证了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和解放战争的胜利。1983年的整党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任务而展开,反对党内存在的“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反对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现象,将反对党和危害党的分子清理出来,提高广大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发现问题巩固成效。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改落实、巩固成效,是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要方法和原则。找准了突出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才能真正巩固集中教育的成果。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是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的。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全面认真搞好检视反思,真刀真枪推进专项整治,实事求是开展教育评估,才能把党内集中教育搞得更扎实有效。

    建强组织教育党员。1941年《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全党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1983年整党的任务即“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既提升党员素质,也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同时提出了基本要求。在党内集中教育中坚持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相统一,有利于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党内集中教育锤炼党性的重要举措

    历次党内集中教育,中央都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实施,在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步骤措施等方面作出部署。

    分批分类实施。党内集中教育分批分类开展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上级党组织以上率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加强督促领导;二是针对不同地区、领域、行业的特点进行分类学习指导,易于精准施策;三是各地区各单位的党组织可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各项规定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延安整风运动、“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办法,分批分类进行。

    走群众路线。党内集中教育将自我教育作为重心,同时开门搞教育,广泛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吸收群众参与,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既保证了党内集中教育的质量,又能确保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总结用好这一方法的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搞围攻、运动;二是要通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防止走过场。

    明确组织领导责任。有些党内集中教育会采取设立临时性的领导组织或工作机构的做法,其主要职责是发布相关政策、督促指导等,如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成立了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延安各系统、各单位的整风运动。大部分党内集中教育会建立各级党委(党组)领导责任制,明确其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相关活动。上级领导机构与各级党委(党组)领导责任制相结合,为顺利实施党内集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

    构建党内集中教育的长效机制。党内集中教育极为重视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其目的是将所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传承下来,让其时时生效、处处见效,产生更为长久的约束效应、规范效应,变成经常性工作中的实践指南。比如,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提出,巩固和发展整党的成果,把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要努力建立、健全和改革党内生活的各种必要制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显著成效之一就是在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地方和部门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方面形成了一些务实管用的新制度,建立健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内集中教育进一步向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比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强调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了批示,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况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年轻干部的党史学习培训要不断进行下去。”

    过去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取得了十分宝贵的成果。未来,要进一步健全党内集中教育的动员、评估、整改等制度,做到党内集中教育和党员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党在新征程上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