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当前,无论是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升级,还是加速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高水平、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升,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经过多年探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已经形成一套面向不同层级、不同方向、不同类型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作为省内首批开展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依托浙江省“双高”建筑工程技术(智能建造)专业群(以下简称“专业群”)建设,联合相关企业探索试行“四融”学程制,学程是指将行业某个方向发展所需或新设的工种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最终由3—4门课程形成一个学程。随着“四融”学程制不断深入推进,学校在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国高职教育提质增效提供了改革发展样本。
树立“党建融学程”教育理念
专业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中的引领、支持、保障及监督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营造“三全育人”生态圈。专业群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的结对共建,打造校协企党建共同体,形成共建共享、互学互补、双融双促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专业群所在党支部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1年以来,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5份,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余次,于2023年顺利通过验收。专业群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学程教育教学各环节。
凝聚“产教融学程”优势合力
专业群与杭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杭州工程造价产学研企业联盟共办杭州工程造价改革实验班,与五洲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共办全过程咨询改革实验班。改革实验班课程从企业需求出发,通过设置学程,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用性,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校协企联合“带徒弟”,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双课”办学方式,使每名实验班学员在课堂内外不仅有学校教师,还有“一对一”的企业导师。校企行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研究和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与行业大师共建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校企共同开发各类教学培训课程和教材,实现校企共赢。
打造“教师团队融学程”人才梯队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专业群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教法新颖、技术成果丰硕的“金字塔”型学程教师团队。专业群实行“金种子”骨干教师项目,通过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等各类项目,不断加强专业学程建设、教学教法等各项能力。根据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要求,组建校企协同合作团队,建立专业带头人牵头、学程负责人主管、“金种子”骨干教师为主体、企业导师为辅助的“PC装配生产与施工”等学程教师团队。在专业群建设中,将师资队伍按学程组建相对应的教师团队,从每个专业遴选2—3名骨干教师,担任品茗BIM学程等12个专业学程负责人。“双高计划”建设期间,各学程教师团队在各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13项,其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一次,连续3年获省高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建设教育杯”职业技能竞赛等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项60余次。
践行“岗课赛证融学程”综合育人
专业群以学程为框架,搭建“岗课赛证融学程”的综合育人体系,以培养建筑施工员岗位能力为基础,精准对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新岗位要求,结合行业建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立足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钢结构施工员、建筑工程资料员等工作岗位,构建学程制课程体系,结合装配式、BIM、钢结构、工程管理相关技能竞赛,融合装配式、BIM、建造工程识图、智能建造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专业群坚持以岗定课、以课育人、以赛领课、以证验课思路,综合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依托3个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基础,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共享4个学程课程资源,获得国家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立项省级新形态教材6部,立项省级精品课程8门,入选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2项,获建筑信息模型等5项考点认证,连续两年获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优秀组织单位。
现如今,建筑工程技术(智能建造)专业群“四融”学程制建设正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不仅为学生前程赋能,也使得学校未来的路径更加清晰,更加值得期待。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 杨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