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近日,两个文件相继印发,引发社会关注。一个是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优质均衡意见》),一个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行动》)。
这两个文件都指向一个问题——基础教育面临着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要解决一个矛盾——如何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
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述两个文件主要内容,回答如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指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性公共教育服务,由政府承担保障供给的主要责任,引导经营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优质均衡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主要内容,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织牢织密服务保障网,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
田祖荫介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保障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要实现“应助尽助”;保障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应保尽保”。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比2012年分别提高25.2、3.7、6.6个百分点,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5%。我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总体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育人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田祖荫说。
《优质均衡意见》提出,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
《扩优提质行动》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扩优提质行动》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殊教育学生关爱”“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综合改革攻坚”八大行动。
稳步增加公办园学位供给
新学期伊始,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镇西柳幼儿园迎来了临泽县第一幼儿园派来的帮手。“环创能手”出谋划策,利用农村独特的乡土资源,因地制宜为孩子们温馨舒适的“家”锦上添花。
西柳幼儿园是一所农村教学点附设幼儿园,和临泽县第一幼儿园结成幼教联盟。临泽县第一幼儿园按照一体化标准,在环境创设、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等方面对西柳幼儿园实施指导。同时,每月派驻管理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帮助改进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村里娃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学前教育。
这是甘肃省实施学前教育提质工程的结果。全省1000多所城区优质园结对帮扶近3000多所农村园和民办园,通过优质园带动,促进农村园提质。
“学前教育是我省历史上投入最多、发展最快、幼儿得到实惠最多的学段。”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张国珍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6.2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2.74%,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中西部省份学前教育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历史性变化。
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幼有所育”的问题得到解决,如何实现“幼有优育”?
面对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的问题,《扩优提质行动》提出,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巩固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2027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
《扩优提质行动》首次明确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原则上应于2024年达到600元/年·人,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600元的地方不得下调。
“这标志着公办园的国家基本标准正式出台,统一了口径,统一了标准,明确了完成时限,而且要求凡是以前高于国家标准的不得降低,此举将有力保障公办园的基本运转,确保稳定、可持续的经费来源。”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刘景说。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虽然进一步扩大,但人民群众更呼唤公办园增加学位。《扩优提质行动》回应这一呼吁,要求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稳步增加公办园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
增加公办园学位供给,甘肃已探索出成果。发布会上,张国珍给出一组数据:甘肃连续4年实施城镇公办幼儿园扩容工程,新增公办园213所、园位6万余个;出台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核定市县两级公办园教职工编制近2.7万名,近3年增加公办园专任教师1.2万余名,公办园在编教师占比达到75%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挖潜扩容
走进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外国语小学振兴路校区,宽敞明亮教室里书声琅琅,“大班额”的现象消失不见。这是一所去年投入使用的新学校,设计规模为36个班级,可容纳学生1620人,辐射居民2万余人。
“除了日常教学外,学校还开展了音体美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外国语小学振兴路校区执行校长申慧介绍,学校从本部调配了一批优秀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一体化共享优质师资。
“郑州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1403所,在校生1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3%,规模大、占比高、增速快。”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丽娟介绍,面临巨大的压力,郑州市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成立义务教育集团,启动新优质初中培育创建工程等,跑出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加速度”。
扩优提质的变革也发生在上海。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介绍,近年来,上海打造100多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百姓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校,实施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提高142所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着力把近200所公办初中办成“家门口的好初中”。
《扩优提质行动》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一是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供给。二是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制定区域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倾斜支持帮扶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三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因地制宜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着力加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
课程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扩优提质行动》对课程实施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也进行了部署。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陈云龙表示,教育部重点从课程、教学、评价、支撑及加强科学教育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深圳又将有9所公办普通高中亮相,迎来第一批新生。
深圳特区成立以来,深圳一步步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营商环境最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百姓在惊叹“深圳速度”的同时却也面临着公办普通高中学位紧缺这一急难民生问题。
“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田祖荫介绍,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二是创新办学机制“帮扶一批”,通过集团化办学、“组团式”帮扶、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三是多样化发展“提升一批”,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率先开展特色办学试点,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四是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当前,地方正在探索解决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不足的路径。深圳从保障支撑城市长远发展和民生幸福高度出发,拿出当年搞建设的干劲和速度,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介绍,2020年至2023年,全市共新改扩建41所公办普高、新增9万个公办普高学位。未来两年,深圳还将新改扩建10所以上公办普高,新增2万个以上公办普高学位。
扩容普通高中学位,市民子女“有学上”,深圳还探索“高中园”建设模式,由市属4所优质名校分别牵头,高标准建设4所高中园,每所高中园各有3—4所高中,园内高中教学设施、师资、课程、后勤服务等资源共享,实现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名校带新校快速发展的倍增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