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0日 星期三
江苏省天一中学
普通高中“三高协同”育人方式创新探索
朱卓君

    自2005年起,江苏省天一中学以“协同育人”为理念,以培养“积极的生活者”为目标,与兄弟高中、高校院所、高新企业和社区合作,建立育人共同体,通过共建平台、共创课程、共研项目、共享资源等方式,在目标、课程、教学、评价、资源等方面协同共育,形成“三高协同”育人方式。

    协同育人主张:全社会育人、生活中育人、育时代新人

    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教育基本矛盾的变化,学校坚持协同发展理念,协调各方力量,在社会生活情境中共同培育时代新人。

    “全社会育人”是对育人主体的要求,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共同参与育人的局面,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同育人主体的优势,实现共生、共长、共享、共进。

    “生活中育人”是对育人方式和育人资源环境的要求,学生成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人生理想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树立远大志向,勇担社会责任。

    “育时代新人”是对育人目标的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积极的生活者”,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基。

    协同育人内容:“目标、课程、教学、评价、资源”五个方面

    学校以培养“积极的生活者”为目标,开发三类丰富课程,建设9个课程基地、85个特色馆室,形成创造性学习、混合式学习、非认知学习等学习样态和多元化评价方式。

    1.目标协同:培养“积极的生活者”

    “积极的生活者”是具有经营幸福人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愿景与能力的人,是将个人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的人,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课程协同:形成“三类丰富课程”

    把课程建在“三高协同”育人平台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求,丰富阅读、丰富活动、丰富经历,开发了“面向全体、志趣导向、个性发展”的“三类丰富课程”。

    3.教学协同:催生丰富学习样态

    学校邀请大学教授、科学家、工程师及家长参与教学,为学生开启了丰富且真实的学习世界,也催生了学生学习样态的多样化,包括基于真实问题探究的创造性学习、基于学习资源的混合式学习、基于社会参与的非认知学习等。

    4.评价协同:评价方式多元化

    学校组建了评价指导小组,成员包括学生、教师及家长,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还引入了社会权威机构的学术认定,对学生的项目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如学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制定《学分认定与管理方案》,参加校本选修课、研究型学习、社团活动的学生,考核合格均可获得相应学分。

    5.资源协同:建设“跨学科、项目化、开放式”学习环境

    “三高协同”促进各种资源整合与利用:开发9个课程基地,85个特色馆室;建设服务型、研究性的考察实践基地,如科普馆、敬老院、志愿者服务中心、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以智慧校园系统为支撑,将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协同育人方式:共建平台、共创课程、共研项目、共享资源

    扬长处,补短板,与百所高校高中、百家企业共建10类平台、11类课程、10类研究项目、7类学习资源,实现高中与高校院所“纵向贯通”,高中与高中“横向联动”,高中与高新企业和社区平台“内外结合”。

    1.“高中—高校院所”合作

    学校与高校院所贯通培养,发挥高校优势,提升高中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专业的理解更加深入,学术研究的素养得到提升。

    共建平台:通过“论坛与互访、人才培养研究、学校联盟、升学与引才、校友跟踪”等方式,实现高中与高校在目标、理念、方式等方面有效衔接,如学校与30多所学校开展常态化互访活动。

    共创课程:通过“共育课程、大学先修课程、顶石课程、名人课堂”等合作方式,让大学教授走进高中课堂,实现培养过程纵向贯通,如与南京大学合作开设“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等。

    共研项目:通过“共育计划、创新实验室、学校书院、项目研究”等方式,促进高校与高中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上有效衔接,如北大博雅人才共育计划、清华新领军计划等。

    共享资源:通过“博导工作站、再回大学、假日访学”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为学生进行真实问题研究提供机会。

    2.“高中—高新企业和社区平台”合作

    高新企业在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研究环境及技术支撑;社区平台为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提供机会。

    共建平台:通过“建立合作组织、紧密社区联系、加强家校合作、参加高端活动”等方式,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如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友会、家委会。

    共创课程:通过“选修课程、非遗课程、名人课堂”等合作方式,社区专业人员走进中学课堂,实现培养过程贯通,如与企业合作开发学校服装设计、烹饪、帆船、射箭以及艺术类校本课程。

    共研项目:通过“创新实验室、课程基地、社团项目、校外导师”等方式,为学生项目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如高通等高端企业的工程师参与学校人工智能社、物联网社等社团研究项目等。

    共享资源:通过设立考察与实践基地、建设智慧校园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如与科普馆、敬老院、志愿者服务中心以及企业等设立校外考察与实践基地。

    3.“高中—高中”合作

    学校与兄弟高中合作能够发挥共同探索教育难题的协同优势,促进不同地区办学特色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共建平台:通过组建专项联盟等方式,定期围绕共同的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如共建江苏新课程学校联盟、全国学生发展指导联盟、中国中学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国际课程中心学术联盟等。

    共创课程:通过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校本课程、“双师”教学课程、创新融合课程等合作方式,共建共享,促进均衡,如与全国37所中学合作开发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等。

    共研项目:通过生长课堂研究、合作项目研究等方式,促进不同地区课堂文化交流,如与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国内知名高中合作,连续举办18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

    共享资源:通过“教师互访、专项培训”等方式,示范推广,相互借鉴,如承担了国家骨干教师高级培训项目、中国教育学会“领航计划”福建省名优教师高端研修班等。

    “三高协同”形成了育人共同体,呈现多方融合发展态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学校成为“没有围墙的学习中心”,在江苏省内外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朱卓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江苏省天一中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8/30/04/ZGJYB2023083004_b.jpg 04 中国教育报 5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