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
以品格教育赋能成长
——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的教育主张与实践
季俊昌 张桂玲 谢芳

    “德”与“能”,或称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结构中的两大关键维度。尤其是品格,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与要求。为凸显品格在教育中的影响与作用,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历来倡行“以品格教育赋能成长”的教育主张,在高品质育人之路上与时俱进,从三个旨向探索并践行这一教育主张:一是在日常管理中涵育学生的道德品格,二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品格,三是在发展教师中塑造高尚的职业品格,满足新时代师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以德化人

让校园时时处处弥漫着品格的芳香    

    品格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正面表现。通过加强品格教育,引领教师与学生在相互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中,培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需要的德性品质,一直是育才学校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在日常管理中,学校通过锚定愿景、环境熏习、活动引领、评价撬动等路径和方式,使品格教育扎实有效。

    锚定愿景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育才学校始终把构建品格教育的整体性育人实践体系作为行动基点。在探索实践中,育才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确立了“小学培养习惯品格,初中塑造做人品格”的行动愿景,并且细目化、规范化、系列化扎实推进。

    以习惯品格培养为抓手,涵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而形成关键能力。“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叶圣陶先生的明诫是育才学校培养小学生习惯品格的方向引领。处于人生初始阶段的小学生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为此,育才学校以生为本,为小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狠抓习惯品格的养成。学校确定十个“学习习惯”和十个“行为习惯”(简称“双十”习惯)为重点内容,分年级进行序列化、层级式培养。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上主要培养“认真倾听、端正书写”的习惯,行为上主要培养“做事有序、爱惜用品”的习惯;二年级学生,学习上主要培养“多思善问、自主读书”的习惯,行为上主要培养“守时惜时、生活自理”的习惯;五年级学生,学习上主要培养“预习复习、善于表达”的习惯,行为上主要培养“自觉自律、信守承诺”的习惯,为升入初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培养做人品格为着力点,涵育初中生的思想品质,进而形成综合素养。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关键时期,培养初中生的做人品格就显得十分必要且重要。育才学校通过做人品格教育向初中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体和社会双重角度塑造与培养学生的内在优良品格,引领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如基于弘扬“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把“诚实”作为培育“做人品格”的主旨,分年级进行“自信、勤奋、感恩、责任”等品格教育:六年级面临小升初的衔接压力,重点落实“自信”品格;七年级学习压力增大,就将“勤奋”品格作为核心;八年级较多地面临青春期逆反心理问题,将“感恩”品格培育作为重点;九年级学生面临人生重大抉择,“责任”教育就成为关键。“诚实”是人之为人的本性要求,所以,育才学校在初中四年中一以贯之地实施“诚实”这一做人品格教育。

    环境熏习

    “教育贵在熏习,风气来自浸染。”熏习与浸染,是无声无形却又持久、深入的力量。在育才学校的校园里,一草一木皆妙景,一砖一瓦都传情。

    校园的小路旁,一棵长势茁壮的白蜡树尤其引人注目。它是育才学校的“校树”,是一棵“有故事的树”,更是师生眼中坚韧而神奇的“生命之树”“品格之树”。树旁,有一篇由学校语文教师创作的《白蜡说》碑文:“……梣生学宫西隅,随风而落,轫发荒僻,孱无生意。坤灵贫瘠,雨露不丰,光熹微渺,逆旅难行。然笃志乎晴空,奋韧于泰宁。破坚岩,立瘠壤,汲纳寒英,争高向荣;被寒暑,沐风雨,枝条旁逸,主干飞擎。虬根见三才之象,翠叶揽四方之风……”原来,这棵白蜡树源于一颗随风飘落的种子,从坚硬的地砖缝隙中破土而出,一天天长大,到如今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这棵从砖缝里长大的树就是最鲜活的品格教育素材。”善于发掘品格教育资源的宋建军校长,围绕这棵树做起了文章,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项目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身边的“生活哲理”,并从中汲取精神与品格的力量。

    白蜡树只是育才校园里品格教育的一个载体,校园里的箭竹、腊梅、国槐、松树、银杏分别被赋予了不同内涵的品格象征,成为自信、勤奋、感恩、责任、诚实品格的徽标。

    活动引领

    为使学生将优秀品格内化于心,产生真正的认同感,使其行为走向自觉,育才学校依托校本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有价值的活动中多磨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品格教育,让有意识的行为品格变成无意识的好习惯。

    比如,通过日常升国旗进行仪式教育、爱国教育。每天早上7点30分,校园内响起国歌,全体师生,无论在做什么,一律停止,驻足肃立,向着国旗敬礼。升国旗仪式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久而久之,这种“育才行为”深深影响了校园周围的家长、居民、商户,他们在国歌响起时,也会和师生们一样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一位卖菜的大婶说:“看到孩子们每天对着国旗敬礼,我也很受感染,不自觉地就会跟着一起做。”

    又如中考感恩活动。中考后,虽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结束在校的学习生活,但是育才学校每年都会在此时举行隆重的感恩教育活动:感谢考点教师细致周到的服务,感谢交警的保驾护航,感谢送考司机的安全驾驶。学校组织学生向他们鞠躬致敬,送锦旗、送礼物、送祝福。

    此外,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我上学了”“十岁成长礼”“走入中学门”“二十五公里远足”“丰收采摘”等活动,都赋予了品格教育的育人内涵。

    评价撬动

    在育才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是品格教育的当事人;在实践过程中,学校不断创新品格评价方式,如“发展性评价”“关键事件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直接指向学生的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品格评价中发现自己的特长与优点。为此,小学部专门编印了《美好的足迹——好习惯品格养成记录手册》,初中部编印了《美好的足迹——做人品格培育记录手册》,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用细致、实时的记录点燃学生成长的激情。

    品格评价要想发挥作用,师生必须深度参与评价过程,无论是班级评价、年级评价还是学校评价,不管是周评价、月评价还是学期评价,都要彰显师生的立场。以好习惯奖励为例,学生在学习、行为“双十”习惯品格养成中,有优异的表现即可获得“好习惯星”1枚。学生每获得30颗“育才好习惯星”,可领取“育才好习惯章”1枚;每获得12枚“育才好习惯章”,可领取“育才好习惯奖状”1张,并与校长合影留念;每获得8张“育才好习惯奖状”,可以领取“育才好习惯T恤”1件……这些在大人眼里看似微小的奖励,却成为孩子们争“星”夺“章”的动力。又如阶段性品格评价,有的班级为每个好习惯设置一个代言“小精灵”,并制作成徽章以示奖励:多思善问的小浣熊、生活自理的松鼠、守时惜时的燕子、自主读书的萤火虫、与人合作的蚂蚁……在育才学校,作为一种主体性评价的品格评价强调“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核心要求是“着眼整体、尊重差异、促进发展”,鼓励每一名学生提升品格修养是品格教育的最终目的。

为品格而教

以“三有”课堂涵育关键能力与学习品格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学习品格作为一种非智力人格特征,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具有定向、引导、维持、调控、强化等作用。优秀的学习品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于是,“为品格而教”成为育才学校变革教学方法、重建教学生态的初心,突破点是借助建设“三有”课堂,重塑学习情境,改变学习内容和测评手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三有”课堂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学习品格的养成,而且使之迁移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为其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涵育学习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三有”课堂的建设主旨

    2017年12月,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学校颁布《东营市育才学校“三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三有”课堂教学改革。“三有”即“有趣”“有思”“有得”:学生学习有兴趣、有乐趣、有志趣,课堂活动有思考、有思辨、有思维,学生最终才“有得”,形成关键能力和学习品格。育才学校的“三有”课堂,不仅具备“明、问、思、辨、点、测”六大特征,而且形成了闭环式结构,包括“目标定向→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生生合作→教师精讲→检测评价”6个环节,表征的是基于生本的自主课堂、基于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更是真正落实“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发展核心素养的理想课堂。“三有”课堂在展现“有趣”“有思”生命对话的过程中,高质量实现了“有得”的发展目标。

    提升学习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三有”课堂生命力洋溢的关键

    育才学校深知,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品格的旨义,学科教学只有朝向学习品格的培养与提升,才能与学科能力相伴相生,成为学科素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在育才学校,课堂“三有”既是课堂操作的教学律令,又是发展学习品格、成就生命成长的教学主张。育才学校要求教师在突出“学为中心”的前提下,结合学科特征和个人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全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关键能力。 

    在“三有”课堂建设实践中,育才学校要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重点朝着“有思”下功夫,努力培育“会思考”“有思想”和“有情思”等学习品格。

    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会思考”。在“三有”课堂中培养学生“会思考”的学习品格,就是让学生在“有趣”的自主学习中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大胆求索,自主解决问题,不再处处依赖教师,不再满足于获取现成的答案,而是重视思维过程与情感体验,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嘴去说,在“亲历”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与风格。

    二是教导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学习者。思考淬炼思想,既是学生个体智慧成长的基本需要,也是“望远登高”再发展的心理基础。“三有”不是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理念,一种触及学生精神的理念。因此,教师在“三有”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适时给予思想引领,引领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想优化自己的心智模式。

    三是指导学生“有情思”地学习。所谓“有情思”,关键是学习要富有“激情”,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育才学校要求教师在“三有”课堂上善于“情绪管理”,掌握并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使主动、积极、快乐的情绪充盈课堂,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从学生成长来说,“有思想”的学习是根本,“会思考”的学习是关键,“有情思”的学习是保障,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使育才学校的“三有”课堂建设走实走深,学生的学习品格与关键能力由此得到有效培育与提升。

    有高质量的“三有”课堂,才有高质量的“为品格而教”

    为提高“三有”课堂教学质量,育才学校教师的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还以“研究”为先导,让课堂研究成为“常态化行动”。在育才学校,指向学习品格培养的“三有”课堂研究,呈现出六个“常态化”,即备课研究常态化、团队磨课研究常态化、课堂观察研究常态化、说课评课研究常态化、经验淬炼与分享常态化、作业教学设计研究常态化。

    比如备课研究常态化。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呈现集体备课成果。除了凸显“三有”课堂核心问题和分解问题外,还体现单元主题、品格目标、教学重难点、实操方法与路径,实现单元整体备课与课时备课的有机结合。

    又如团队磨课研究常态化。教师自主研发出“一课两周三磨”的精准磨课形式,即同一节课两周时间完成三次甚至更多次的磨课。磨课效果均以“三有”课堂元素的体现和实施为评价依据,促使教师不断修改完善每一个课堂教学细节;把课堂中学生的问题生成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三有”课堂教学质量。

    再如课堂观察研究常态化。课程部、学生发展部创设了半日蹲班听课制度,初中部每周三上午,小学部每周四上午,随机抽取一个班,从学生进校到放学全程跟踪,深入剖析“三有”课堂的推进落实,发现问题、提出意见、解决问题、整改落实。

    与此同时,围绕“三有”课堂,育才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三有”教学年会、“三有”课型建模交流、“三有”课堂教学展示、“三有”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三有”项目式课例研究……这种基于实践的研究和嵌入研究的实践,为推进“三有”课堂高质量建设,进而高质量的“为品格而教”提供了保障。

育人先育己

让践行品格教育者拥有高尚的职业品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格犹如一面无声的旗帜,时时刻刻感召着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理念和方式,会形成一种“品格磁场”,这种磁场对学生的吸引和感动是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品格力量。基于此,育才学校始终把塑造职业品格作为发展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目标激励教师淬炼品格

    育才学校常用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话激励教师:“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为了淬炼教师的职业品格,育才学校确立了品格发展目标,除了敬业奉献、严谨求实等基本、恒久的职业品格之外,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一是有“教育家”的情怀。“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先生是育才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形象典范。立起学习标杆,拥有教育家的职业品格,成为育才学校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工作愿景。

    二是有“未来已来”的做事格局。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所面对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学生,他们生活在现代,要应对的是未来,不懈发展、不断进步是其特质。因此,在“三有”课堂教改实践中,育才学校的教师以积极唤醒和弘扬学生自然天性中蕴藏着的好奇心与探索冲动为要旨,诲人不倦,孜孜以求。

    三是有反思与批判的专业境界。善于反思,敢于批判,是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专业品格。育才学校的教师不仅时时自我强化这一品格,更在教学中积极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堂对话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四是有永远学习、持续汲取新鲜知识的为学品质。育才学校激励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学习,除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外,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因为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决定了对人类、自然、社会的态度,也决定了教师的价值观、责任感和行为准则等,这些正是教师职业品格中的核心内容。在育才学校,教师人人有自己的品格要求,有的崇尚独立而自信的现代人格,有的喜欢外向而开拓的个性,有的具有活跃而理性的思维素养,有的将厚积薄发作为自己的学习品格……可以说,品格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以“入心”的管理涵养教师的职业品格

    “管理,从心开始。”在育才学校,管理制度首先是为教师服务,是为了促进、激励、成全教师做更好的自己,从而做到“刚性”制度“柔性”执行。基于此,育才学校制定制度从“方”——科学决策、严格决策,执行制度从“圆”——体现用心、用情、人性化。理解、尊重、信任、关怀等职业品格,随着学校“入心”的管理,润物无声地进入教师心间,内化为教师的职业行为。

    育才学校“入心”的管理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理顺”情绪。情绪具有易感性,人们容易接受别人的情绪感染或感染他人。因此,育才学校在育人文化建设中善于准确把握教师群体的情绪“脉搏”,深入理解教师的所思所感并给予及时、充分的反馈。教师情绪“理顺”了,学校才能形成一致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学校部署的课程教学改革等任务才能“引起共鸣”,自然而然地形成群策群力、协助合作的工作局面。二是积极培养集体情感。育才学校“入心”的管理,把集体情感的培养作为重要管理内容,让教师有“生命共同体”的感觉,对学校拥有“我们的”认同感、归属感。正是在这种“我们的”正向意识推动下,学校成为全体教师安顿心灵的“家”。三是全力释放工作激情。在“入心”的管理过程中,育才学校主要的管理目标就是使全体教师保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让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尽可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

    以榜样示范焕发教师提升职业品格的热情

    育才学校善于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教师提升敬业爱业、勤业精业、乐业创业的职业品格。教师就近了解、观察和学习身边的榜样,焕发“比、学、赶、超”的热情。为了使榜样产生示范性“发酵”效应,育才学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礼赞教师”活动,如每学年定期评选“最具正能量教师”“最具正能量班主任”,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隆重表彰授奖;每月评选“身边的榜样”教师,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宣读事迹,校长亲自颁发荣誉证书;每周开展“身边的美好”事迹宣传,发现身边教师感人的美好瞬间,借助美篇、微信公众号等推介平台进行即时宣传……于是,在榜样的感召下,涌现出了更多值得学习的优秀教师,如勤奋坚韧、兢兢业业、自信阳光的马建国,有毕业年级“钉子户”之称的市级教书育人楷模王江海,为学生倾注全部爱心的青年教师张羽飞,等等。教坛新秀蔡佳秀在一篇教育随笔中写道:“我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育才学校给我提供了充分开发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同事们的帮助和学生们的期望,努力向善向好,做立德树人的楷模,是锻造‘忘掉小我、成就大我’职业品格的奋进目标。”

    “务本守一,积厚图远”,育才学校在推进品格教育实践的育人之路上,既务教育之根本、守人性之始一,又积品格之醇厚、图民族之长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春雨普润、桃荣李盛,养就浩然之气,立于天地之间,成就一方之士。有此意念与行动,育才学校的“品格教育”之花将灼灼其盛,灿烂无比!

    (季俊昌 张桂玲 谢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