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改风采
2023年08月26日 星期六
湖南文理学院
高校美育服务乡村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曾娜妮

    为助力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湖南文理学院前置“艺术赋能、社会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让课堂下沉至乡村中学,让教学过程贯穿乡村支教服务,让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让学生树立起为振兴乡村教育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从系统的美育课堂教学、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教育的多元路径。

    加强美育统筹规划 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乡村教育

    为解决乡村教育中美育资源不足、器材短缺,教师美育观念淡薄、美育理念模糊等问题,湖南文理学院成立了“艺点亮”美育浸润行动小组,以党员为先锋队,以专业教师为骨干,将美育浸润活动做到实处,对口帮扶多所中小学,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美育,让乡村学生可以多形式接触艺术活动,从小培育其对艺术的热爱。教学团队秉持“生活美育”的教育理念,采取“一送二请三挖”的方式切实对接乡村教育,最终实现了将专业艺术教师送下乡指导美育教学、规范美育课程,并送艺术专业学生到乡村进行实习教学,扩充乡村教师队伍:邀请中小学生到本校参加音乐会、艺术节等,以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激发中小学生对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的喜爱,接受优质的美育熏陶;通过教师结对帮扶,挖掘乡村教师的艺术潜能,提升美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立足乡村美育教学条件,提供画板、画笔等物资,加强美育基础建设。湖南文理学院与10余所乡村中小学挂牌“艺点亮”美育浸润基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挖掘乡村美育资源,以美育促进学生成长。

    坚持校地校企合作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展乡村教育

    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积极整合实践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拓展实践平台,组织开展了大量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引导高校学生深入乡村教育一线,向乡村儿童传播各种艺术文化知识。比如,音乐舞蹈学院开展“音为梦想,艺起成长”实践教学活动,为西湖管理区第一中学开展了近3个月的音乐教学,向学生系统地普及乐理知识,组织学习《小梦想大梦想》《凤阳花鼓》《太行山上》等歌曲,点亮乡村教育音乐之路;开展“女子特种兵计划——农村女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训练营”,进行防欺凌、防诈骗、防溺水等多种安全教育,设计并完善了一套针对农村女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的服务方案,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以学院艺术教育的学科优势,向焕新小学捐赠乐器、美术画材等教学用具,定期开展音乐、美术示范课教学和支教活动,向儿童传递新的艺术理念、方法,丰富儿童的艺术素养。

    立足文化传承发展之根,丰富乡村教育文化厚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美育的重要沃土,能够丰富乡村教育文化厚度,结合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家国情怀’与‘地域特色’相融的‘湖南音乐史’线下金课建设”(HNJG-2020-0726)阶段性成果,通过与社区、小学合作,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活动,将其融入乡村科学知识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学等各方面,向小学生群体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湖南文理学院举行了“走进大学校园,体验艺术魅力”等美育专题活动,以高校人才优势对接校地文化教育,邀请小学生欣赏《当那一天来临》《歌唱祖国》等表演,在小学生群体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2022年“超级大月亮”亮相夜空之际,结合月亮变化形态向其科普形成原理,诉说“天狗食日”蕴含的科学原理;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绘制“肖伍铺历史人文画册卷轴”“人物儿童墙绘”等,加强地域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发挥美育引导作用,为培养优秀乡村教师奠定基础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

    为促使高校师范生了解乡村教育现状、乡村教师的真实工作,明确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加强乡村教师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湖南文理学院成立了“探寻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先锋队,深入多所中小学,针对乡村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调研,与扎根乡村的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乡村教师坚守乡村教育的可贵情怀;构建“教育实习基地”“乡村教育研究·乡村教师发展研究基地”,将中小学校作为乡村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以协同力量奠定优秀乡村教师的培养基础;开展“寻根乡土里的教育家”活动,将扎根乡村教育几十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通过系统整合转化为可应用的教学模式,再通过经验研讨、论文撰写、宣讲报告等形式,在校园内大力推广社会实践的教育成果。以优秀乡村教师为美育典范,将美育和思政教育等有机融合,以切身实践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曾娜妮)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