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广东深圳一电子公司在招聘时要求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看血型、看星座、看属相、看手相、看头发密度、看地域、看家庭背景……近年来,花样百出的招聘要求令不少应聘者直呼“奇葩”。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对于此类招聘要求的吐槽,也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这次的企业招聘明确要求员工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一定程度上确实也显得另类。 其实,企业招聘有一些个性化的要求,并非不能理解,但其中的度必须审慎把握。比如,要求员工上班时间不抽烟、不喝酒,完全说得过去。但私下都同样要求,这显然很难说是合情合理的要求,毕竟其与工作并无直接关系。在回应中,企业表示,关于员工私下能否吃肉不强制要求,只是公司有这个文化和理念。但是,该要求既然公开写入了招聘条件,显然就形成了一种约束力。它意味着很多求职者都将被排除在应聘资格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奇葩的招聘要求都是以企业文化的名义进行的。然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同样是有边界的。首先,至少要符合法律要求。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而一些企业文化,实际就已经触碰到了法律的红线。其次,也要符合公序良俗。如一些与工作岗位并无直接联系的“奇葩”招聘要求,其实挑战的是社会的主流认知,尽管可能算不上违法,但难免带来争议,这对企业形象未必有好处。 需要厘清的一个观念误区是,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企业自己的事,但它并不意味着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一方面,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行为既受到法律的约束,也需要接受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多个维度的审视。健康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能够兼顾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融洽。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建立在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的基础之上。 客观来说,企业文化如果抽离了对员工的尊重,缺乏认同基础,那么它不仅无法发挥该有的作用,反倒还可能变成对员工和企业长远利益的双重伤害。尤其是在今天,年轻人的价值追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如果企业文化无视社会观念的变迁,到头来只会增加与员工的摩擦,变成影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 当前,企业招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任何细节都有可能被放大。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需要给予企业针对性的支持和包容,也有赖于企业在招聘环节彰显公平、公正意识,避免出现与岗位要求无关的“特殊”要求。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