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视窗
2023年07月23日 星期日
广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创新实践探索
郭剑平 邹晓春 曾弘毅

    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广西师范大学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改革创新,聚焦“课程建设—科研创新—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形成了以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为引领、研究生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为保障的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

优化课程建设体系

“五育并举”、项目培育、教学督导

    “五育并举”丰富课程建设内涵。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大思政”课程,重点打造60门研究生思政示范性课程,支持43门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和33项研究生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选取包括奥运冠军陈一冰讲授的“运动与减脂塑形”在内的8门课程作为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网络资源课程作为学校公共选修课,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实践性和国际化水平。

    项目培育激发教师教学成果转化意识。在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申报上予以适当倾斜,开展广西师范大学高水平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构建“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别”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评选体系,实现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教学督导强化课程建设质量监督。建立健全教学督导、研究生评教、期中教学检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考核等制度,做到专家督导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学校监测与学院自检相结合、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相结合。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增加投入、搭建平台、优化机制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立项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821项,运用专项经费开设科研方法课程85门,开展学术沙龙181场,促进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融合,多途径、多形式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支持研究生运用学校国家级别科研平台参与重大科研项目,以学院为单位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609场,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592场,发出学术声音,增进学术交流。

    优化科研创新成果管理和监督机制。科学设置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对学术型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创新成果要求进行细化规定,出台学术竞赛奖励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确立高水平科研创新成果的激励举措和针对学术不端的惩戒制度。

改革专业实践模式

分类培养、产学融合、监督考核

    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立足专业发展要求进行分类培养,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统一开展专业实习实践。

    强化校社联动,提高经费支持力度。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共建“院级—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别”四级联合培养基地,其中院级181个、校级40个、自治区级20个、国家级别1个,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专业实践的基础性保障。

    完善专业实践监督考核制度。坚持“一院一策,一生一档”,强化过程管理,注重考核评价,建立反馈机制,促进专业实践与课程教学、学位论文紧密结合,保证专业实践质量。

强化学位论文质量

激励赋能、严格规范、强化监控

    注重激励。支持“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180项,启动校级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培育优秀研究生科研成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严格规范。细化学位论文格式规范、评审实施等制度内容,开展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讲座110场,强化学术道德,严格实行学业预警、延期毕业和学籍清退制度,完善和落实“中期考核分流退出机制”和“存在问题学位论文问责机制”。

    强化监控。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构建“导师监控、同行监控、管理监控”三级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做到学位论文全部双盲送审,实现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

    广西师范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工作主线,聚焦课程建设、科研创新、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关键环节。其中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基础,为学生提供学术知识和方法论基础;科研创新是研究生培养的能力核心,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呈现,学生通过独立的研究和论文撰写展示其学术水平和能力,四大环节互相关联、相互依存,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郭剑平 邹晓春 曾弘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广西师范大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7/23/03/ZGJYB2023072303_b.jpg 03 中国教育报 4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