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晴耕雨读好教师》 李永梅 林茶居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
如果说教育是田园,教师就是征夫,前路如何,要用脚去丈量一下。在《晴耕雨读好教师》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很多征夫一样的教师——莫愁前路无知己,一片冰心在玉壶。他们每个人都像林茶居在“编者的话”中写到的一样:“‘晴耕雨读’作为完整的教师形象,内蕴了自己的教育学,除了自然的、人工的、虚拟的,还有自身的创造——它整合了前三者为教育大地,并独自成林。”这本书里的每一位好教师都在教育大地上走出了自己的路,经历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精神底色格外精彩。
书中呈现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情怀、有信仰,一直走在超越自我的路上,他们对教育的热爱让人动容。其中有几位是新教育实验的老师,像常丽华、敖双英等,我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就耳熟能详,而库亚鸽老师的《向着明亮那方》几乎可以说是新教育的密码:教师向着教育明亮的那方前进,就是给孩子的美好教育。库亚鸽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牢记自己的承诺,在海南乡村教育的土地上,让新教育之花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我的方向!”
或许,唯有热爱才可以抵挡岁月的漫长、现实的残酷和实践的艰辛。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对于教师而言,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教育承载着社会功能,留给教师的自我空间十分有限,但教育自身的特性又决定了没有个性的教师很难成为真正的好教师。我欣喜地看到,书中呈现出的教师群像,多少还保留着那份难能可贵的“独特性”,正如陈香吟老师文章标题中的一个词——“不乖”教师。恰恰是这样的“不乖”教师,身上有强大的能量,让他们坚持在自己的领域,默默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他们有着生命的热情,能够承受负面的压力,朝着自己的极限和未知领域探险。爱好摄影的艺术教师李逊芳,把世界的多样性通过课程展现在孩子面前;小学教师邵广红用镜头记录教育生活,用拍照的方式拉近了与学生、家长的距离;聂焱老师巧妙地利用美术主题做好学科整合;俞献林老师的翻转课堂十分生动有趣;吕群芳老师一直致力于乡村公益研学活动;等等。这些富有个性和朝气的教师,每一位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得很投入,做得有质量,做得兢兢业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深耕每一天。
《晴耕雨读好教师》一书有五个部分:跨界发展、专业精进、深耕课堂、爱的课程、社会关怀。教师的专业素养自是不必说的,但是作为“好教师”还是要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跨界发展、爱的课程、社会关怀这三部分的设计,可以看出编者的独具慧眼和精心安排。教师除了基本的“教书育人”职业操守,最重要的就是追求独特自我、内心丰盈和社会担当。这些好教师,有班主任,有荣誉满怀的名师、名校长,有城市的,有乡村的,还有两位来自宝岛台湾的教师。不管他们身处何地,无一不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自己的小环境,改变着身边的教育生态。就像张硕果老师,把推广阅读这件事做得非常彻底,她是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老师,中国教育报2010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这样的影响力无愧于“中国好教师”的称谓。
掩卷深思,在满满的感动与钦佩之余,又不免稍稍感到一些缺憾。尽管充满着无限的热爱,但难免过于温情与美好,教育的路上,需要以梦为马的初心,更需要洞察教育实质以及仗剑天涯的实力;尽管一直在行动,但难免少了那么一点儿反思和质疑,不破不立,很多时候,盲目的实践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变革;尽管有着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方式方法的改变,但似乎是在做“自己”的教育,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
我个人认为,教育中的许多问题不是教师能够解决的,但是教师作为教室的主人,作为学科的讲授者,依然有着自己的空间,要知道,一直耕耘在教育田园当然很好,但更富价值的,是懂得这片土壤的缺陷,敢于触碰并试图改变那些真问题、核心问题,这更应该成为优秀教师的社会担当。它需要有一份对现实的清醒的认识,更需要一份破冰的勇气。唯有如此,才能在教育的土地上深耕下去,播下种子,并真正发出芽来。
像台湾的陈香吟老师,我看到了她对现实的冷静观察:亚洲的一些学校,人们为了提升孩子的竞争力,以便孩子进入社会后迎向各种战役,并能够出人头地,选择绩效导向,最终孩子们成了不知为何而战的人,也没有了自己的中心思想,这办的是一种“求活命”的教育。
周春梅老师的文章开篇让我看到了理智的思考是这样的:首先要说明的是,跟阅读相比,我觉得生活更重要。一个教师如果能在阅读以外培养广泛的兴趣,对实实在在的生活、丰富的生命形态始终保持好奇和热情,我觉得更能给学生一种本质的热情,让他们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而覃丽兰老师的叙述让我看到了一个教师的内心可以如何火热和充满激情……
就像“晴耕雨读”四个字,这本书就是一个极富画面感的存在:在教育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壤,好教师不仅仅是农夫在辛勤耕耘,还在做征夫,以自己创造精神家园,以自己开辟道路,滋养更多的幼苗健康成长。这一切,都昭示着希望和力量。
(作者系浙江省长兴县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