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主动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接,积极探索校地合作及社会服务的新模式,建立校地行企协同创新机制,释放创新优势,为地方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结合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牡丹江师范学院构建“培训—课程—实训—孵化—实践—推广”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在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发展与实践、特色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研发推广、地域农副特产资料译介、食用菌产品研发与推广、动漫短视频数字技术推广等多维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构建了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大力推进“专创融合”改革与实践,逐步构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五点筑实,四体深化,三维推进”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及显著的应用效果,产生了极大的辐射效应。2020年,学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改革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荣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扎实的专创基础与专创实践能力奠定了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潜力。近5年,累计3万余名学生获益;2020年,学校获评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共享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产出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成果。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大批立志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人才,也产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成果,如专注北大荒文学研究的“乃寅写作班”,学生发表9部长篇小说;学生排演的东北抗联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在全国巡演;以地方文化推广为己任的“香雪海话剧社”推出的剧目《二十出头的北京》获2020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本奖”等。此外,学生获得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省级奖项的数量屡创新高。
文创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文创产品拓宽乡村振兴之路。学校依托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科优势,在牡丹江市西安区中兴村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中兴村联合建设“中兴·印象”创意设计中心,建设特色文创产品演示展销区和非遗手作文创操作体验区,为当地提供特色民俗文创产品研发推广与创业经营服务。工作室承担中兴村村落景观、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工作,协同中兴村举办首届“乡创艺术杯”,建设民俗小院及农耕文化景观等,设计作品已投入实践应用。
产学研用拓展丰富文创内涵。创业学生为中兴村研发设计皮艺、木艺等朝鲜族特色文创产品,同时设计标识2件,已成功注册并应用到中兴村文创产品及特色农产品中。建成非遗手作艺术体验工坊,通过创新文创产品设计,以文创产品为载体推动传统手工业良性发展,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文创产业助力学生创业就业。结合“手工手作艺术工坊”带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优秀成员被中兴村聘用。学校通过抖音平台、直播视频宣传推广,记录学生创业过程与教学成果转化,全方位对接乡村实际需求与创业项目。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学校多渠道发布基层服务项目内容、政策,完成专业化培训活动,建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人才储备库。积极动员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2022年68名志愿者成功入选,为乡村振兴储备数字经济发展人才。学校鼓励青年力量服务乡村教育,依据大学生志愿服务类型建立公益创业团队,包括心理陪伴团队、农村幼教帮扶团队、小学教育帮扶团队等,在全校范围选拔290名学生组建公益创业团队,为1231名中小学生开展云端支教,节约乡村家庭教育经费支出。
汇聚青年智慧振兴乡村经济。学校通过宣讲、校地对接、实地考察等形式鼓励青年到乡村创业,探索“电商+各类实体+创新创业”的“1+N+1”模式,通过“青春助农”系列活动,助力拓宽龙江农产品品牌市场空间。学校组建东北抗联故事宣讲团、龙江“四大”精神宣讲团等,录制主题短视频12个,宣传牡丹江乡村地区特色旅游,增加乡村居民收入。创业学生收集整理牡丹江农副特产资料105项,进行特色产品市场价值甄别、文案梳理与修订、英文简介翻译等工作。与牡丹江市西安区好来特水稻种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合作,参与产品文案撰写、翻译及生产场景拍摄。
动漫短视频技术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收集渤海国遗迹相关文物资料,并对文物进行数字化还原,制作上京遗址视频宣传片并初步与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达成共同开发文旅产品意向;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拍摄,参与非遗传承人培养项目,获得省级奖项2项;对村落具有民俗特色的场景进行数字技术修复,与三陵乡北湖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使用新媒体技术为北湖村旅游开发提供服务。
农业技术助推乡村振兴
深化食用菌技术研发,赋能乡村振兴。创业学生开展基于功效成分多级利用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赋能食用菌产品研发,已完成食用菌材料中黄酮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食用菌中黄酮化合物含量测定与分离,目前正在研究反溶剂沉降、喷雾干燥等方法对获得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粒径改造的工艺指标,以提高获得粉体的生物利用度。下一步即将开展响应面法优化香菇中黄酮提取工艺研究、猴头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总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一步引领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理论研究与应用,服务乡村振兴。依托省食用菌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基地开展研究,获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完成专利技术转让成果转化事宜;申请“一种杏鲍菇产品加工装置”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正在申请“糖浆提取煎煮设备”发明专利。学生团队聚焦食用菌企业发展,开展科研合作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产业建设工作,推进乡村生物经济快速发展。学校以技术转让方式,将“一种床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用栽培种植架”等实用新型专利转让给地方农业企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小菌菇、大未来”绿色高值食用菌产品研发和龙九味精油开发利用、环保抗菌产品领航者创业实践团队将项目研究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牡丹江市爱民区绿农有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牡丹江镜心湖菌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食用菌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分离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教程等主题内容,与牡丹江区域食用菌企业联合编写应用型教材,为校企深度合作示范领航。
(吕晓芳 李鸿嘉 佟亚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