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3日 星期四
高校思政课要从主题教育中汲取营养
代玉启
视觉中国 供图

    ■理论特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论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中坚力量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主体,需要在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向前推进时,回答好如何更好履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多重职能、如何领悟主题教育赋予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如何结合本职工作参与主题教育等问题。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中坚力量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主体,需要在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向前推进时,回答好如何更好履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多重职能、如何领悟主题教育赋予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如何结合本职工作参与主题教育等问题。

    更好履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多重职能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必须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确保自身能够肩负起教育者、宣讲者、研究者、践行者的职责重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责任。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又要启智润心、润己泽人,做“经师”和“人师”统一的表率。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校思政课教师理应高标准高质量落实主题教育各项任务,积极内塑自我、提升自我,确保自身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优秀教师。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讲道理,致力于面向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青年学生等群体进行常态化理论宣讲,既要讲深讲透讲活“高大上”的大道理,用党的百年奋斗和辉煌成就鼓舞志气、升华精神境界,也要讲深讲透讲活“接地气”的小道理,用日常生活中的朴素真理教育人民、涵养清风正气,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节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胸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深研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瞄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结合自身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等优势,筑牢科学研究的政治立场,拧紧学术事业的思想阀门。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联系实际贯彻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在全面学习、把握、落实主题教育精神中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既要在课堂教学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关注火热现实、聚焦国内外动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头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要做到课上课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能够俯下身子、沉入一线,在调查研究、检视整改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领悟主题教育赋予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主题教育不仅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言,同样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

    开展主题教育,能够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发掘自身优势,在现实中增进对集中学习教育的认同和信心。本次主题教育的内容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生动彰显,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高度契合,对于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讲有所依、理有所据的信念大有裨益。面对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正以日益增强的教育频度、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稳步推进,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做到矢志不渝、笃行不怠。

    开展主题教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优渥资源。这次主题教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理论层面的丰富内涵。实践的直接体现形式是调查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调研,既要迈开步子、面向社会体察实情,关注宏观的社会实践,又要俯下身子、扎根学生分析学情,立足微观的身边实践。主题教育对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新要求,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优质素材。

    主题教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主题教育内容相通,不妨将党中央对主题教育开展的要求和具体工作方法转化为高校思政课不断创新和改进的方法。例如,要从主题教育中借鉴理论学习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拓宽理论学习视野;要从主题教育中强化实践第一观点,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深入基层“解剖麻雀”,丰富调查研究技能;要从主题教育中增强自我革命精神,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党找到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主题教育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指挥棒”,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指南针”,以不断充实的教材体系、持续更新的理论内涵、日益丰富的生动实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增添更丰富的学习内容。面对叠加的学习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内在自觉,掌握学习技巧,注重整合提升,善于把握总体框架,重点关注理论创新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提法,做到比学、泛学、精学相结合。例如,可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相关内容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比照学习,体悟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结合本职工作参与主题教育的着力点

    本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突出认识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际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统一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主题教育的基本要求外,还应结合工作实际,做到更高质量的参与。

    要坚持守正创新,做好承接转化,强化内联外引。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之正,守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之正,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又要推动教材创新、课件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要将丰富育人资源和多元观点、方法融入思政课教学,做好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对象发展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承接转化,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有亮点的思政“金课”。既要引社会资源入课堂,引入外部专家资源、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又要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活素材丰富思政课教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引导学生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

    要坚持理论引领和思想渗透,强化实践驱动和调研验证。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忽视思政课的理论属性,既要重视理论讲授的政治导向,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又要将教材知识与学界热点结合,展现理论的思想厚度与逻辑美感。要带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调查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成效驱动思政课教学。教师可在带领学生深入基层找准问题、摸清情况的过程中检验所授内容的科学性,在知行一体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素材引入课堂教学的研讨环节,将正向和反向的调研验证有机结合。

    要守住政治属性,增强文化属性,彰显情感温度,扩展实践维度。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参与主题教育时,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严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底线,从政治高度引领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主题教育精神中挖掘内蕴的文化基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使思政课达到文以载道、道不远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效。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触及学生灵魂的工程,将主题教育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有情有义、有滋有味,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与内化,做到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主题教育强调理论学习与调研实践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突出大学生培养的现实性和全面性,适当平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数,拓展实践维度,与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网络实践等教学形态结合,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价值。

    (作者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