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3日 星期四
新疆大学牢记嘱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本报记者 吕同舟 张圣华 禹跃昆 欧媚 蒋夫尔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突出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希望同学们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一代青年。

    ——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时强调

    

    巍巍天山雪,泱泱红湖浪。1924年成立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历经百年风雨,成长为今天的新疆大学。

    7月的乌鲁木齐,瓜果飘香。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新疆大学。在新疆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新疆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形式,努力培养兴疆固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做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的开拓者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去年7月在新疆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详细了解学校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民族交往等情况,强调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还就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指出“要突出优势特色”。

    作为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如何突出优势特色?

    “新疆面临的问题特殊,所处的地理方位特殊,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势特色就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牵引,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方面集中力量攻关,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新疆大学副校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顾光海说。

    为此,新疆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托学科,以历史学、法学为支撑学科,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汇集多学科力量,凝练形成了5个重点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与经典著作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北边疆治理历史与基本问题研究,并围绕这五大领域组建研究团队。

    有研究主线、有支撑学科、有重点领域、有研究团队,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陆续产出。基地专家出版《清代上谕档·新疆资料辑录》《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早期传播研究》等10多部专著,科研团队在高水平期刊、报纸发表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的治疆方略相关论文100多篇。

    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理论阐释的同时,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在国际、国内平台就涉疆问题发声亮剑,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事实,有力回击美西方反华势力的污蔑、抹黑和谬论。

    例如,基地研究员撰写的《新疆各族群众体面劳动的事实论述》等3篇中英文独立报告,用翔实数据驳斥西方媒体及反华势力对新疆人权现状的污蔑,在新疆大学官网公开发布后引起强烈反响。

    “以前能引进一个博士就很不容易了,如今我们还可以从应聘的几个博士中选一选。”最近,顾光海正忙着面试来应聘的博士。他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地形成了“方向聚焦—团队攻关—平台支撑—成果产出”的良性机制,产出系列标志性成果,得到同行专家肯定,学科声誉不断提高。

    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在新疆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调研归来的学生谈收获。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古扎努尔·玉素甫是当时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学生之一。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的内心依然无比激动,总书记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非常亲切。”古扎努尔·玉素甫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哈密刺绣从零散小作坊向组织化规模化的合作社发展的历程,以及合作社的各族绣娘如何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如何快速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成果转为实践应用?新疆大学在全疆各地州市设立了2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基地,每年发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组织师生调研和宣讲,与相关地区签署协议,共同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杨丽看来,这些调研也为思政课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提供了鲜活素材。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大学5天后,杨丽和课题组的师生迫不及待地前往南疆,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课题组深入南疆就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文化润疆等主题进行调研,深入文化宣传阵地、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庄,与南疆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访谈。

    “师生们对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有了切身感受,获得了大量的教学和研究素材。”杨丽介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基地与学科建设,特别是思政课建设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以专题课的形式融入了所有本硕博思政课。例如,本科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设置“唯物史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硕士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专题,博士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设置“中华民族由自在向自觉的转变”专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历史,有力回击‘三股势力’在新疆历史问题上的歪理邪说。”顾光海介绍,新疆大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地方思政课“简明新疆地方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学全过程,这项教学实践还获得了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新疆大学还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面向全体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导论”通识选修课和专业课。

    做发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的示范者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阿依加勒克喜欢打篮球,她所在的篮球队共有5人,分别来自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5个民族。“我们经常一起打篮球,互相学习语言和文化,是很好的朋友。”阿依加勒克说。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新疆大学有不同民族的师生,少数民族师生占比很高。在新疆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见不同民族学生走在一起有说有笑。

    “我们把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落实到学校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建设和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之中,形成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形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格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姚强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祖利皮亚曾是新疆高中班学生,她在其他省份也有“爷爷奶奶”和“妈妈”,过生日、过节会给她包饺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勾贺是山东姑娘,也会收到少数民族同学家长送来的饺子,让她感受到千里之外家的温暖。

    “两份饺子”,一份在其他省份,一份在新疆,共同传递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入学以来,我和各族同学一起组成阅读小组,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主题,每周举办读书活动,共同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华优秀传统典籍和新疆地方史。”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高楷说。

    高楷介绍,各族同学不仅学在一起,而且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积极参与“三进两联一交友”等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活动,既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习者,又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躬身实践者。

    “从学生的选题研究、论文写作以及日常交往,可以明显感受到各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从事几十年思政教学和研究的杨丽观察到。

    这是新疆大学加强文化浸润、共筑共有精神家园的结果。学校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各族学生编排校园历史话剧《我们正青春年少》《共产党人在新疆》等,组织“红色基因我传承”读书会,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园会”“清明诗会”等校园文化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学生心灵,让爱我中华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