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中国教育报创刊40周年特刊·特20
2023年07月07日 星期五
培根铸魂 矢志育人谱华章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王宅小学开展以“热爱劳动 体验农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俞锦迩 摄(资料图片)
天津职业大学展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作品。
本报记者 陈欣然 摄(资料图片)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思政部主任樊婧在家里与同事进行集体“云”备课。
陈琳 摄(资料图片)
内蒙古首届中小学美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现场。 资料图片

全国教育大会谱新篇

刘博智

    历史记录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报道】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1日一版

    《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2018年9月12日一版

    《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2018年9月13日一版

    见证者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明确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九个坚持”,给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时,我作为记者参与了相关报道。我2013年进入中国教育报,亲历并见证了中国教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革。回望过去的这些年,中国教育呈现的新气象让人振奋。全国教育大会激发的力量,让中国教育以令世人惊叹的加速度发生着“质变”。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对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自此,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翻开了新篇章。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记者,我的这种感觉更为明显。

    如今,教育不再是一“智”独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走到田间地头劳作,浇水施肥种花生,炒菜和面蒸花卷……在北京玉泉小学的幸福农场里,我看到孩子开耕了第一锹土壤,种下了第一批种苗。和该校一样,很多地区和学校构建起打通校园内外、衔接中小学段的劳动教育体系。

    这些年,我从一个观察者和亲历者的角度,也在记录着中国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历程,教育的全民普及、体制改革、结构优化、布局调整、师资建设、经费筹措和对外开放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对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需开发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本报记者)

    

“职教20条”激发新动能

高靓

    历史记录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相关报道】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2月14日一版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有了施工图》,2019年4月3日一版

    见证者说

    明确将职业教育视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的教育类型,在中国的职教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追溯其起点,正是2019年2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就是至今常被提起的“职教20条”。当时,我正在中国教育报新闻中心担任职教跑口记者,有幸见证了这份文件出台前后的一些情况。

    促成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力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三是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诉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越发强烈。职业教育作为与生产生活联系最直接的一类教育,关系到我国产业升级、国际竞争和一系列强国战略的实现,势必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往往被认为“低人一等”,不被学生和家长认可。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各地陆续开始了改革探索。但是,局部改革无法撬动深层问题,各界更盼望一个关于职教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指示。“职教20条”作为落实全教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被提上议事日程。

    “职教20条”的编制充分吸收了各地经验和各界意见,特别是行业企业的意见,那段时间的采访中我也经常听到专家学者、局长、校长讨论此事,他们对此都满怀期待。

    “职教20条”正式对外公布是在2019年2月13日。我立即写了一篇消息,第二天发在了本报的头版头条位置。这份文件确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很多新提法。特别是开宗明义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此外,文件还提出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有力举措,都是瞄准痛点堵点对症下药。

    “双高计划”、高职百万扩招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先后落地。除了文件本身的宣传解读,编辑部领导也鼓励我们挖掘典型为职教战线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作者系本报记者)

    

思政课建设迈上新台阶

 卢黎歌

    历史记录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相关报道】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年3月19日一版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8月15日一版

    《锻造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全国各地各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综述》,2020年3月16日一版

    《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北京大学打造“泥土味”的思政实践课纪实》,2021年3月22日一版

    见证者说

    2019年3月18日,我非常荣幸地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教师还提出了“六要”的明确要求,指出了思政课要做到“八个相统一”。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心潮澎湃,特别受鼓舞。会后,回到学校和同事们交流时,我由衷地感叹:“习近平总书记跟咱们思政课教师真是心贴着心。”

    同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20条意见。这一重要文件,为思政课改革提出了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这些年,我深刻感受到教师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了,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我常常用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经历鼓励教师们:只有用学术成果来支撑教学,才能把课上得更好;课上好了,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心灵,为党和国家守好思政“生命线”。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报记者张滢采访整理)

 

“双减”构建育人新生态

林焕新

    历史记录

    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相关报道】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7月25日一版

    《以人民为中心,将“双减”落到实处——专家解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7月26日一版

    《百日答卷——写在“双减”政策实施一百天之际》,2021年11月1日一版

    见证者说

    2021年7月24日,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一个新词——“双减”。当天,《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布。而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词将在教育改革中居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学生家长苦作业繁多久矣!苦校外培训久矣!但是,作业如何减?校外培训负担如何减?成绩怎么办?未来如何评价学生和教学质量?……一系列疑问冲击着大众。

    7月26日,我在一版头条采写刊发了《以人民为中心,将“双减”落到实处——专家解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希望第一时间把重磅政策讲明白。随后,“双减”配套文件相继出台,有学科类培训界定的、有关于教材管理的、有关于从业人员的……“双减”有多么重要,任务又有多么艰巨,在我心里有了直观的量化。

    10月初,融媒体新闻中心副主任高毅哲找到我、张欣、焦以璇、梁丹,并告知“我们要承担一个无比艰巨、无比重要的任务”——在“双减”政策实施一百天之际刊发一篇综述。

    众人迅速分工,高毅哲负责呈现政策背景和意义,焦以璇、梁丹负责校内部分,我与张欣合作校外部分。我们俩把3个月来的政策文件读了一遍又一遍,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新闻搜罗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又一次次被师生家长苦于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引发的乱象深深触动,心里不自觉地冒出了一句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后来,这句歌词成了“校外”部分的开头:童年本该是听着池塘边榕树上蝉鸣的惬意夏天,本该是坐看秋千上蝴蝶停留的无忧时光。

    在前期充分准备下,初稿一气呵成。而统筹各部分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高毅哲挑大梁,把我们的稿件梳理排布,“巨稿”终于“活”起来了。第一次看到完整稿件,既佩服同事们的功力极深,又有些惭愧,感觉自己写得不够好,于是又返工调整了几版。

    11月1日,“百日答卷”如期刊发,占据了整整4个版面,着实震撼。这份答卷,答得畅快,交得及时,是教育战线所有同仁努力的成果。

    而这份答卷更在告诉所有人,“双减”必须久久为功,在攻坚克难中回归教育的初心,才能赢得那份难忘童年。

    (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