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4日 星期二
绘就高校毕业生基层发展的美好前景
周洁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不仅是缓解全社会就业问题、促进毕业生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今年,教育部颁发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评选出了398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和60名优秀指导教师,紧扣“为什么要去基层?”作出解答,感召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奉献基层、扎根基层。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基层就业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为基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基层就业具有挑战又大有可为,多方协作、多措并举方能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国家出台了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媒体的宣传使基层就业成为趋势。赋能基层就业从趋势变为常态,则需要高校毕业生、学校、基层形成合力,携手共促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需要毕业生沉下心、俯下身。基层工作环境复杂、突发情况多、底层矛盾多面复杂、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其烦琐和复杂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高校毕业生要坚定服务基层的信念,锻炼服务基层的能力,以自找苦吃的精神、先做小事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迎难而上的干劲,立足岗位、打牢基础、边学边干、百炼成钢。高校毕业生今日“俯首甘为孺子牛”,未来建设基层的成绩才会更加亮眼、服务社会的舞台才会更为广阔、个人成长的道路才会更为稳健。

    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需要高校向下看、往下走。当前基层就业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即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与工作岗位要求不适应。对此,高校要在人才培养、就业指导上进行转变。高校应根据基层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基层党建、基层创新创业等相关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基层实践活动比重;完善考查方式,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就业指导,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服务基层的就业观念,提升服务基层的就业技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等。

    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需要基层往外引、向内生。基层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工作待遇,利用校地合作、政策宣讲会、互联网等开展多渠道、全覆盖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宣传,使高校毕业生愿意来。要优化软环境,注重精神激励,对在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毕业生加大表彰宣传力度,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基层盼才、惜才、爱才的浓厚氛围,让高校毕业生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激发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的内生动力,使高校毕业生留下来。要提高硬实力,进一步完善基层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解决高校毕业生后顾之忧,搭建新老基层干部交流平台,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基层工作和生活氛围,绘就高校毕业生基层发展的美好前景,帮助高校毕业生在基层闯出一片天地来。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城市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