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世界上不同文明也在“变”中延续和发展,各有其魅力和底蕴。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互鉴对话中缔造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为此,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对话,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推进文化文明交流互鉴,夯实共同的人文和思想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求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就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创建交流平台,共享文明果实,促进长远发展,不断扩大“同心圆”“朋友圈”。
距离不会阻隔文明的吸引,地域无法割裂文化的往来。中国和希腊同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通过古丝绸之路紧密相连,伟大古老的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从哲学、艺术到政治、文学,再到基建、经贸,相识相知相亲的华夏文明和希腊文明在重逢中繁荣发展,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两种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历久弥新、博大精深。在这样的良好开端下,今年2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希腊雅典正式成立。
中心筹建于2020年年初,发轫于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希腊共和国的国事访问以及此后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动,旨在构建汲取不同文明智慧以凝聚价值共识的平台,让两大古老文明碰撞火花、重放异彩、照鉴未来。中心以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之态共同为世界文明互鉴提供了样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
西南大学作为中心的中方牵头建设单位,力争发挥学校在文史哲特别是中希文明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将中心建成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平台,打造成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基地以及连接中国与欧洲的桥梁。
中心启动以来,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希方高校密切配合,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多项工作落地见效。学校高站位谋划、全方位推进,着手开展国际联合硕士培养、国际学术期刊申请、各类学术会议交流等筹建工作,为中希教育合作、学术对话和中心的成立搭建了坚实平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引发积极反响。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另一方面,要创新传播方式,精准定位受众,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践行“一域一策”“一国一策”,让中国声音在世界场域中更有亲近感、认同感。这是中心努力的方向,也是学校努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未来,学校将持续挖掘中希两大古老文明之美,吸引国内外学者往来交流,展示两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让世界听到中希文明智慧的声音;办好“中希文明比较”等国际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希腊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借助希腊高校平台吸引欧美学生来华留学,培养一批知华友华人士,不断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做好中国经典的译介和当代希腊研究,产出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著作,推动中希文化遗产、戏剧影视和民俗风貌等领域的线上和线下往来,举行多视角的文化体验,让希腊优秀文化产品进入中国、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举办国际会议、国际论坛、国际联合文艺展示和活动,以中心为媒介加快中国文化的话语创新和国际传播,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开辟推广中华文明的新阵地。
(作者系西南大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