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小学全面贯彻《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指示精神,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了劳动实践的综合育人功能,让劳动成就学子美好人生。
创新育人,焕发劳动光彩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劳动教育之初,学校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师生集体思考,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式:运用“互联网+”的概念,别开生面的网上劳动课由此拉开帷幕。
“今天我要晒的,是我自己做的一道美食——西红柿炒鸡蛋。”四年级(7)班的一名学生在微信群里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新发现。
“大家知道西红柿炒鸡蛋怎么做鸡蛋更嫩吗?”
“告诉大家一个独门秘方,向鸡蛋里加入少许淀粉,然后打散,越散越好,这样,鸡蛋下锅炒的时候不仅不会糊,还鲜嫩无比。”
一条条信息在留言板、评论区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这就是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劳动最炫时刻”活动。
劳动育人的创新,是对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有效培养。每年5月的“劳动节”和9月的“丰收节”,学校分别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劳动教育,线上线下齐互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劳动给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从而热爱劳动、赞美劳动。
启智明心,为劳动添一抹“乡情”
莘县是农业大县,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双孢菇之乡”,是首都的“菜篮子”。如何让孩子们接触到真正的劳动,特别是现代农业,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是学校一直关注的课题。
劳动,是创造美、创造未来的利器。2021年,学校与莘县现代化农业示范园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学期让莘县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进入示范园参观学习、动手操作,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与家乡的美。学校还建立了“现代农业社团”,与附近的村庄签订协议,规划了一片实习基地,每学期都带领孩子们去体验现代农业技术。现在,“现代农业社团”已经发展到20多人,很多孩子已经接触到了集约化种养技术等高科技。
现代的农耕技术已经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如雨下的劳作,而是用更先进的理念、更先进的思想、更先进的科技改变未来的生活。孩子们通过参与现代化的农耕劳作,增强了劳动意识,启迪了劳动心智,以独特的方式增添了一抹“乡情”。
培养习惯,将劳动融入一日生活
劳动教育不是孤立、割裂的存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劳动教育的因素,劳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要从日常的点滴出发。
多年来,莘县实验小学一直用“七件小事”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七件小事”包括:排好队、读好书、写好字、做好操、唱好歌、扫好地、做好人。其中的“扫好地”,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学校从扫地这一基本卫生习惯出发,不断向外延伸,把劳动教育扩展到家庭和校园。定期组织孩子参观同学的房间,学习身边讲卫生的好榜样。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了“晒一晒我的房间”“我是劳动达人”等活动,并评出“个人居室卫生之星”“劳动达人”等。
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过程中,全校师生把劳动热情释放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作为全国绿色校园,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的全过程,在打扫好教室和家庭卫生的同时,用心装扮校园。春天里,孩子们亲自栽苗播种、施肥浇水,到了夏天,各种苗木花枝招展,“扮靓”了校园。劳动教育在助力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校园氛围。
特色课程,彰显劳动育人价值
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学校创设特色劳动课程,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从中受到意志品质形成教育。
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结合校内实际积极创新课程实施。组织教师根据现有教材结合四季轮回、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整合改编,适度迁移,将德育融入劳动课堂,将课程建设落到实处,为劳动教育的扎实开展提供切实保障。
学校每学期分月分批分班把劳动经验丰富的家长“请进来”开展指导活动,通过“以榜引路”“大手拉小手”,促进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学校组织假日小队积极“走出去”,开展环保宣传、劳动实践、义务打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尊重劳动人民。“自从学校有了劳动课,我的老爸老妈变得越来越可爱了!”莘县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劳动课“点赞”。
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繁衍生息的根本途径。面向未来,莘县实验小学将继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孩子们从小立志做最美的劳动者,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孙焕芝 王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