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时节。“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老师们为即将远行的学子送上毕业礼物给予美好祝福,在许多高校中已愈发寻常。近日,上海一高校新闻学教授把毕业生的课程作业出版成书作为毕业礼,饶有新意。这部公开出版的作品集由毕业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记录了新闻院校师生走进基层调研的成长足迹,是一部生动的实践教学案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也有启发意义。 在毕业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之际,大学所能给予学生的不只是一份别出心裁的毕业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关键。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必须在这方面有大投入、下真功夫。专业能力强不强,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水涨船高,实习履历和实践成果往往成为体现专业能力的标志,甚至成为不少单位招聘应届生的条件。在此背景下,高校专业能力培养不能满足于讲授理论知识,在专业出口对接方面,高校要提前布局谋划,多替学生着想。产教融合、在实践中教学,不仅能强化课堂上的专业知识,也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像这类公开出版的课程作品,也有可能成为应届生求职的“硬通货”。 近年来,高校就业工作面临一定挑战,不仅就业不对口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唱衰”某专业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其实,人们今天所说的“某某专业衰落”,并不一定是指这个专业不够好或者过时,而是指这个专业竞争压力较大。不只最近颇受争议的新闻传播专业如此,不少专业也面临这种情况。专业竞争压力大的成因相当复杂,不是单靠高等教育就能解决的。但一个浅显的道理是,越是竞争压力巨大的专业,越需要培养学生过硬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往往要从实践中来。 因此,高等教育要想方设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被结集出版的课程作品是一个微小却具有样本意义的尝试。类似的尝试在其他高校也有不少,比较新的例子是不少学校近年来建成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但在实践中教学还有必要不断守正创新、推陈出新。 为此,要充分做好体制机制上的保障工作。一要探索并形成有利于在实践中教学的激励机制,鼓励实践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二要落实在实践中教学的必要经费。当前有的高校教师由于经费缺乏,只能自掏腰包承担交通食宿等费用带学生实践。三要做好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要在实践教学上把企业“拉进来”,让学生“走出去”,更要利用好校办产业和成果转化资源。四是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给高校实践教学创造便利条件。比如,给予校办教学型企业政策优惠,为高校师生外出实践提供差旅协议价、折扣价,为学生实践成果发表提供出版资助等。五要形成对实践教学的动态绩效监测和评估机制。实践教学要坚持成果导向、绩效导向。通过动态监测与评估,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方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性价比”。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传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