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星火”队员在展示馆内作讲解。 |
|
②“星火”助力上海市杨浦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第一课。 学校供图 |
|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学校供图 |
|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
■嘱托 总书记回信精神激励我
回信时间:2020年6月27日
收信人: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顺路650弄的复旦大学,有一栋保留了近百年前样貌的特殊宿舍——第九宿舍。第九宿舍又被称为“玖园”。走进这栋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三层洋房,岁月沉淀下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这里曾经居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复旦大学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同时也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
2018年5月,复旦大学将陈望道旧居修缮改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对学校、社会公众开放。担任讲解员的,是一支由复旦师生组成的“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2020年,志愿服务队的30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了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和决心。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持续完善队伍建设、深耕优化内容形式,致力于让《共产党宣言》精神的火花穿越历史的尘烟,在新时代青年的心中熠熠生辉。
传播真理,星星之火在燃烧
“2018年5月,当展示馆正式落成对外开放之后,就有一些师生自愿担任展示馆的讲解员。经过学校的综合考量,大家一致认为要把这个展示馆变成一个我们培养学生永不落幕的教室,打造一支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队伍。”复旦大学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周晔介绍。
经过遴选,一支由30名青年师生组成的队伍诞生了。这支志愿服务队取名“星火”,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名队员都是传递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火种”,尽己所能传播“真理之光”“信仰之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生陆婷婷就是首批主动请缨加入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之一。这不是陆婷婷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先前,她在市民热线担任过英文接线员;在红房子医院做过导诊;在校友会担任志愿者,一晚上为学校募集善款2万元……
时光荏苒,2020年迎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们决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一封信,汇报我们成立两年间做志愿服务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同时也向习近平总书记表达我们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决心。”周晔说。
复旦大学法学院2020级博士生纪明岑始终记得2020年6月27日的那个下午。“一点多,我们收到了老师的通知,说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当时的心情真的难以平复,又激动又高兴,同时又觉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据纪明岑回忆,为了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所有队员第一时间在学校党委的召集下来到会议室。时任复旦党委书记焦扬宣读了回信内容,宣读的话音刚落,会场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在会议室外面的走廊里,甚至在下一个楼层都能听到我们会场里爆发的掌声。”纪明岑说。
牢记嘱托,学思践悟筑牢根基
“陈望道是在一个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但其实,陈望道家境优渥,他为什么会在破旧的柴房里工作呢?原来,陈望道觉得家里人来人往,会让自己分心……”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记者见到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生、现任“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杨宁,他正为参观者进行讲解。
“讲解很有意思,陈望道先生的求真精神让我印象深刻、深受感动,没想到学校里的学生可以讲得这么好。”听完讲解后,来参观学习的上海市杨浦区公证处党支部副书记蔡煜说。
在众多评价中,杨宁印象最深的是杨靖宇干部学院工作人员来展示馆参观时说的那句话:“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你们的讲解眼里是有光的。”“我们并非专业讲解出身,但我们的信仰是坚定的,这股劲就能够打动别人。”杨宁说。
从讲解“小白”到如今能熟练讲解,杨宁的改变不光有自己不懈的努力,同时也是“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持续完善队伍建设、夯实队员培养根基的结果。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启“行远”计划,利用暑期等空闲时间,重走长征之路、复旦西迁之路,探访陈望道家乡义乌、嘉兴南湖红船,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为了切实提高队员讲解水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探索出“1+2+3”的队员培训体系。“‘1+2+3’就是指一轮阅读、两轮领学、三轮测试。队员们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一轮自学阅读,由指导教师开具相应书单,学生们完成自学后,通过学习沙龙汇报读后感;两轮领学指至少邀请一位学者、一位专家,分别针对《共产党宣言》的经典文本进行逐字领学;三轮测试,则意味着队员要通过笔试、口试、现场模拟测试三轮考核。”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孙冰心说。
自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被新的实践所滋养和充实。要想真正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常看常新。
“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我们就建立了一个修订小组,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我们的场馆讲解中。”杨宁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出现‘伟大建党精神’这一关键词,而陈望道既是建党的重要先驱之一,同时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因此,我们新版的解说词就围绕着陈望道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一生这一主题展开讲解。”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师吴晓明是志愿服务队的顾问,已给队员们做过多次辅导。“指导大学生讲解,不能只有口号、只有理论,也不能只有故事,必须结合史实阐释清楚学理,才能让年轻人自己懂、自己信,然后他们才能把理论讲得深入人心。”吴晓明说。
“把厚厚的讲解稿背出来并通过考核只是第一步,要想从‘讲出来’到‘讲得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身份的参观者,我们的表达方式也要作出调整,既要简明易懂,又要引人入胜。”杨宁说。
创新形式,让“百年真理之甘”入脑入心
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做得更好?如何真正让“百年真理之甘”入脑入心?
“我们即将抵达今天红色巴士的第一站——《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复旦大学博士团讲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夏繁声报出站名,随后开始讲解。2022年10月29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联合该校博士生讲师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发起红色巴士研学实践,在复旦大学校园揭幕并发车。
从《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到杨浦滨江、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再到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红色巴士沿着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脉络,开展沉浸式、行走的党课。“‘红色巴士’的活动很受师生们的欢迎,由于反响不错,后来还有一些企业找到我们,希望能给他们的员工讲解一场。”孙冰心说。
近年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始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校内走向校外,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让理论传播范围更广。作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尝试,“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打造了“宣言精神”“追望大道”“红色基因”“强国追梦”四大系列课程,形成针对不同学段的30余门思政课。队员们走进中小学课堂,讲解覆盖6000余人次。为了进一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还创作绘本《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以激发中小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让红色基因辐射更多青年力量,“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党史+美育”,参与创作原创歌曲《望道》、原创校史剧《追梦百年》等,组织望道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这些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极大地提升了传播效果。
“剧中有一个场景是陈望道在柴房当中翻译《共产党宣言》,在舞台的四周有4名扮演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演员齐声朗诵《共产党宣言》,当时好多观看的同学都说自己看到这里时哭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在大师剧《陈望道》中饰演陈望道的孙振宇说。
“一位60岁的老教授和一名20岁的青年讲党史,当然20岁的青年他可能知识储备没有老教授这么深,但是因为我们是同龄人,会有更多共同话题,如果他认同这件事情,自然而然也会带动我更加认同。”复旦大学药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悦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年都有毕业生离开,又有新生力量加入进来。‘星火’的另一层含义,是希望他们毕业之后,能够把我们党员志愿服务队的精神带到祖国各地,带到基层中去。”周晔说。
“我们有一名队员在毕业之后成为选调生,‘星火’的经历让他思考如何能够利用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他就在自己挂职的村子筹建乡村红色文化展馆,同时为这个展馆培养讲解员。”杨宁说,志愿服务的经历不光影响着听众,同时也真切地改变了队员们。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近5年来,累计服务各界参观者近10万人次,年均完成讲解700多场。
这团星火,同样照亮了校园。
“3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坚持不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说。
3年来,复旦大学推进常学常新,深化理论武装,常态化开展“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争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事“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推进常思常得,融入立德树人,围绕红色基因、党旗领航、强国追梦等时代主题,奏响铸魂育人主旋律;深化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着力推进重要回信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常践常悟,擦亮文化底色,先后落成烈士纪念雕塑广场、宣言广场,打造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电影《望道》登上银幕,大师剧《陈望道》上演,校园红色文化资源更加丰厚,红色基因植根人心。
“面向第二个百年,结合主题教育,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走深走实,激发学生担当‘强国一代’责任的内生动力,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裘新说。
(特别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 张国华 任朝霞 梁昱娟 郭馨泽 执笔:梁昱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