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7日 星期二
月末荐读
本报记者 刘亦凡 整理
扫二维码阅读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道理的叙事逻辑与语言转换》
扫二维码阅读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意蕴》
扫二维码阅读文章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道理的叙事逻辑与语言转换》

    作者系张会峰,作者单位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

    推荐理由: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师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就需要深刻理解思政课讲道理的叙事逻辑。本文对比总结了高校思政课教材语言与教学语言的差异,即教材语言具有定性多、论证较少,规范化、讲究出处,理性化、抽象性强等特点,而教学语言应具有学术性、言之有理,针对性、言之有物,生活化、言之有趣等特点,进而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转换应遵循“活泼不失准确、通俗而不庸俗”“收放有据、张弛有度”的原则,体现准确性、深刻性、生动性、贴近性、多样性等要求,对思政课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具有指导意义。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意蕴》

    作者系李蕉、梁毅,作者单位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

    推荐理由:教学语言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但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虽认识到改进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却对其仍存在着认识偏差和技能缺失。作者结合自身授课实际,旁征博引,对思政课教学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思考,详细分析了其内涵、特征和价值意蕴。特别是“教学语言艺术虽然具象地表达为‘语言’,但其‘艺术’之美,往往彰显于其‘言外之意’;而那些‘言外之意’,正体现了教学语言艺术的价值意蕴”这一观点,与思政课教学所倡导的“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异曲同工,非常具有启发性。

    3.《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杨小云系长沙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文章载于《光明日报》2023年6月6日15版

    推荐理由: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都有统一要求,但在具体落实中,会遇到学校资源丰富程度不同、教师工作能力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的现实,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本文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出发,提出以精准的学情分析为基础,为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有效供给,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思路,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 刘亦凡 整理)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