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己任,聚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形成铸魂育人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以一体化建设培育衔接机制
依托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平台,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联合1所高职学院、7所衡阳市中小学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门培训,深刻理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向、思路,突破理论及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协同发力,发挥思政课这门“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建立常态化的跨学段、跨学校教师交流沟通平台与机制。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大中小学教师共同体集体备课活动,组织教师走进各学段思政课课堂,通过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效果等,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综合探究思政课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构建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实施路径,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以校史上的红色资源“湘南第一党支部——中共湖南省立三师支部历史陈列室”作为教学资源,加强各个学段间的沟通联系,从实践教学环节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以一体化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课异构“同上一堂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衔接贯通。“同上一堂课”分为说课和教学过程展示两个部分,专家和教师围绕“同上一堂课”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研讨,探索同一主题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如何衔接贯通、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如何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等等。同时,邀请省内外专家和名师,围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与高校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通过教学名师的教学示范,引导思政课教师明确目标、找到差距和改进方向,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以一体化培养涵育教师素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思政课教学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全方位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源头上确保增量教师具备较高素质、可持续发展。主动听取中小学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方式,狠抓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工作,提升“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促进其拓展视野广度、增加实践厚度。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例如,“中学思政课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思政课教学设计与指导”等课程由中学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共同组织教学,博采众长。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思政课公共课教学,对各师范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教研科研系统解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70%以上是中学思政课教学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专门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将增设学科教学(思政)方向,以培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为主要目标,从源头上解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瓶颈问题。
以一体化成长形成思政合力
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从绩效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激发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将高校思政课教研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紧密联结起来,以项目为抓手加强沟通与协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为在大学阶段“接力”思政教育并递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中小学教师通过参与项目研究,将课堂教学和项目研究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理论高度、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一体化意识与能力培养。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国培省培项目(中小学校长、思政课骨干教师、德育骨干培训等)为平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拓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衡阳市中小学“校园思享会”思政辩论赛为切入口,组织学院专任教师加强对中小学师生的培训、指导和参赛过程的评审与讲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协同育人。
(彭斌 宋建丽 唐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