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广大考生和家长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通过诸多真实案例,曝光常见的高考诈骗套路,其中包括支付报名费免试入学、谎称有私人关系可保送名牌大学、承诺拿钱可买“内部招生指标”、假借提前发放助学金骗取“学费”等。 高考年年有,高考诈骗也不例外,而且套路往往“常用常新”,让人防不胜防。作为对高考诈骗最“知根知底”的法院,以案说法曝光诈骗套路自然很具说服力,也能起到良好的反诈宣传功效,如此举动可谓多多益善。 高考诈骗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高收益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而每年的高考学子、家长都会换一批,缺乏足够的反诈经验,加之对高考分数、高校招录、助学金发放等问题高度关注,因而很容易落入骗子们精心编制的圈套里。可见,反高考诈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要年年讲、年年抓,并形成打击治理合力,才可让高考季真正实现“天下无骗”。 治理高考诈骗,必须坚持打防并举,打是为了提高违法成本、震慑不法分子,防则是通过提升学生、家长的反诈意识,最大程度避免高考诈骗套路得逞。 在“打”的层面,公安机关等职能部门要对已经发生的高考诈骗案件,全力侦破、雷霆打击、高效追赃;电信、网信等部门则要通过号码识别、关键词监测等技术手段,及时斩断不法分子利用通信工具、网络平台等开展高考诈骗的渠道。大大增加高考诈骗实施的难度以及违法成本,用高风险打消不法分子的高收益侥幸心理,进一步压缩高考诈骗滋生的空间,让别有用心之徒不敢轻易将罪恶的黑手伸向高考学子与家长。 在“防”的层面,一方面要有更多的职能部门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曝光高考诈骗套路,让广大学生、家长对诈骗分子及其行为“知根知底”;媒体也应加大报道力度,做好涉高考防诈知识的宣传普及。同时,中学及高校要分别给学生、家长上好“最后一课”与“开学第一课”,提高防诈骗能力。另一方面,广大学生,尤其是家长要擦亮眼睛,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高考相关信息,不可轻信所谓的走后门与花钱办事,须知所谓捷径不过是离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更近而已。 当然,在打防并举治理高考诈骗的同时,也要确保高考招生、录取等相关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任何涉及高考的不公正操作,都可能冲击学生、家长敏感的心理,让他们在遭遇高考诈骗时容易出现“宁可信其有”的心态,进而正中骗子们的下怀,成为待宰羔羊。 打击治理高考诈骗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打击治理合力的大小,决定着考生、家长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期待各方都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共同参与到对高考诈骗的打击治理中去。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