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上,由北二外旅游科学学院学生组建的“探秘故宫”团队作品获评“优秀提案”。 |
|
翻译专业(复语方向)2020级“中英俄”复语本科生孟枳言参与社会实践 |
|
2023年3月,在纪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74周年之际,北二外与香山革命纪念馆合作开展“双语讲解”线上直播。图为英语学院本科生、讲解员志愿者韦佳佳(右一)参与双语讲解直播。 |
|
学生在复语课堂进行翻译练习 |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置身新一轮高等教育全球竞争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北二外”)坚持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智慧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制定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
近年来,学校加强顶层设计,以“内嵌—外生”为路径,实现“外语+专业”双轨培养。以“内嵌”为切入点,所有专业内部均设立复语复合课程模块,保障所有学生都有第二专业学习经历;以“外生”为增长点,在主修专业之外,建立外生式复语复合选课机制,全面建设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全面放开学生跨专业选课资格,实现学生“主修专业+第二专业+第三专业”的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元多向的发展需求和自由自主的学习需要,不断拓展本科生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信发展的空间。
融合更深度 培养“多语种+”
卓越复合型人才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外语专业教育必须未雨绸缪,将培养更高质量的“多语种+”跨文化复合型人才作为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必然选择。北二外立足服务首都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强化外语教学作为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的学科导向,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需求。培养融“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为一体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二外人的共识。
2022届毕业生、现就职于新华社国际部的姜淏然就是该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在本科四年中,她在修读英语专业的同时,还在北二外法国夏斗湖校区进行了两年的法语学习。其间,她从一个法语“小白”,达到了法语语言水平测试(TCF)B2等级水平,并有机会进入法国奥尔良大学学习。姜淏然回忆,在法国交流学习期间,她曾经在中文课上用法语给同学们讲述中国的城市发展,也经常向法国同学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学校对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一直把它作为努力的目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
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凝练人才培养特色,推动学校复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式发展?二外人不断思考摸索,交上了一份实打实的答卷。
高级翻译学院校级复语翻译人才实验班2017届学生邵诗立是耶鲁大学JD项目招收的首名中国大陆高校本科毕业生。自2013年该实验班招生以来,十年间,近200名毕业生都从这里迈向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基于该实验班的成功经验,学校自2020年起全面铺开复语人才培养,将翻译专业(复语方向)列入高考统一招生专业目录。目前,翻译专业包括中英西复语、中英法复语、中英俄复语、中英阿复语四个培养方向,涵盖了联合国全部工作语言语种。
作为翻译专业(复语方向)的首届学生,2020级“中英俄”复语本科生孟枳言在兼顾英语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从零起点学习俄语。从入学伊始的畏难情绪到如今的乐在其中,她表示,在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期间,一次观摩学姐用俄语志愿服务的经历,给了她许多启发,“那是一场生动的中英俄口译实践课,令我很震撼。这之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提高自己的俄语能力,并在后续的志愿服务中逐渐敢于开口,用俄语沟通。”
结束冬奥会志愿服务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孟枳言成功申报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从冬奥服务实践看我国复语翻译人才培养”,并获国家级别立项。她说:“立项初衷源于我们对复语学习的思考——既有作为复语学子的真实体悟,也有对复语培养模式更进一步探索的期待。”
在以“复语复合”为导向的“四跨”——跨学科专业、跨年级班级、跨校内校外、跨国别区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下,非语言专业的“多语种”学习也成为可能。
陈雪是旅游科学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实验班2019级本科生,其所在的班级除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外,还以班级为建制复合学习日语专业。基于大学三年的扎实日语学习,2022年8月,当时读大三的她一举考下了日本语能力测试等级最高的N1证书。陈雪曾在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分享她的经验,“语言的学习需要持续性输入,有一段时间没有学习就会退步。受益于学校的培养模式,我们在语言学习环境、专业性和持续性上有天然优势。”
目前,通过主修专业内部复语复合课程模块学习,学生在取得主修专业学位的同时,外语专业学生可获得第二专业翻译修读证书,非外语专业学生可获得第二专业英语修读证书,实现第二专业复合全覆盖。同时,在主修专业之外,学校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拓第三专业学习,取得相应学分后,可获得第三专业修读证书。在此框架下,学生通过修读可获得双(多)专业证书和辅修证书,实现跨专业复合培养的校内认证与国家认证。
学科更交叉
搭建跨专业人才培育平台
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校内专业之间的内嵌融合、创造“复合培养”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学校在推动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断突破,其中,跨专业复合“人才实验班”具有鲜明的二外特色,并在全校形成了示范效应。
日前,由英语学院、商学院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的“商务英语”复合实验班组织了一场跨院人才复合培养师生见面会。会上,各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实验班部分任课教师和10名2022级学生代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课程设置、课程难度进度等方面畅所欲言。
专业为语言赋能。据介绍,“商务英语”复合实验班定位于培养“英语+商务+跨文化沟通”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将扎实的英语技能训练与专业的商务能力紧密结合,践行“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商务英语专业在原语言类课程基础上,联合商学院师资,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全英文课程,以强化商科特色。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获得财务管理专业修读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2022年9月,郭亦北如愿来到北二外,目前正就读于“商务英语”复合实验班。她表示,“课表让人惊喜”,除了有英语专业的听说读写译课程外,还开设了“金融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全英文商科课程,鲜明地体现了“英语+专业”的特色。“在课堂上,我们不但学习了英语技能,还提升了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视野和知识面都大大拓宽了。”郭亦北说。
在“跨专业+”的持续赋能下,越来越多的北二外学生以扎实的外语能力为基础,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学业深造和就业领域选择更多、机会更多。
欧洲学院捷克语专业2021届毕业生刘晨野,目前正在捷克查理大学攻读金融方向硕士研究生。能够跨专业成功申请门槛颇高的金融专业,他认为复合学习的金融专业双学位,对申请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科期间,金融专业开设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满足了其申请院校对于本科相关课程修读学分的要求,这为他学业理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毕业时,刘晨野拿到了捷克语专业学位证书、金融专业双学位证书以及英语专业的辅修证书,同时还顺利考取了英语专四、专八证书。
在捷克读研期间,刘晨野考取了CFA协会特许金融分析师,并已经接受了捷克某商业银行的毕业生项目邀请。他说:“语言专业、金融专业是我的两个核心选择,在北二外进行语言复合金融专业的学习是我早有的计划。用四年的时间,系统学习两个专业并兼顾英语学习确实不容易,但这些沉甸甸的学习成果让我觉得,在北二外读书很充实也很精彩。同时,在修读双学位过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时间统筹能力等经验,都成为我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基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沿着国际化道路不断推进。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学校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先后修订完善、全面落实《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版)》等三版培养方案,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同时,学校全过程记录学生跨专业复合学习经历,全面放开学生跨专业选课资格和专业学习资格,所有本科生均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免费跨专业修读,均有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资格,切实提高了学生复语复合受益率、证书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
此外,学校还设有暑期小学期,结合专业育人特色、行业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动态,创新暑期小学期讲座内容,与培养方案课程有机衔接互补。课堂时间外,以北二外专属非学分课SPOC平台为抓手,形成开放式在线课程资源“图书馆”,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自由选择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拓展学科前沿与学术视野,彰显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切实提升学校“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质量。
底色更鲜明
涵育“世界语者”家国情怀
北二外坚守教育初心使命,在人才培养中既彰显“外”字特色,又关注修好学生“立德”内功,引导师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国际影响力上担当作为。
2023年3月,在纪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74周年之际,北二外与香山革命纪念馆以“双语讲解”的线上直播形式,重温了74年前的红色“赶考路”。此前,学校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与香山革命纪念馆共同打造成立了一支由各语种专业学生组成的“红色外语宣讲团”,用红色精神育人、用实践活动炼人,深入贯彻落实红色育人理念,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上积极作为。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赶考日’,我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英语学院本科生、讲解员志愿者韦佳佳在活动结束后表示,与香山革命纪念馆共同在“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展厅为全国观众进行双语讲解直播的经历非常宝贵,自己要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青年学子的力量。
以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学校一直在建立适合卓越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对学生内生动力、家国情怀等优秀特质的塑造和强化更是育人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北二外紧扣学校办学关键特色,紧扣善用“大思政课”关键方法,紧扣融入日常思政关键场域,着力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努力造就更多既有深厚家国情怀,又具备解决行业关键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在课堂主阵地,学校打造了特色鲜明的“红色课程体系”。学校承担和参与编写的“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正式出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译”“大使看中东”等“金课”;创立全国首个“红色旅游”课程体系,打造“思政+专业知识+红色实践”旅游专业教学模式。学校“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工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课堂之外,北二外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连续12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由北二外组织发起。大赛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锻炼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被誉为“面向全国‘千校万人’的思政大课”。同时,学校还以全国红色资源为土壤,打造“红培实践教育基地”,与浙江省嘉兴市、福建省南平市等革命老区对接共建、深度合作,引导师生用专业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路径更清晰
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
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到以探究问题为中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到知识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从以知识、能力教育为中心到全面的人格养成等系列转变……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育人机制,为培育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对对象国别区域有一定研究、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理念下,北二外学子在各类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在2023年4月底闭幕的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上,由北二外旅游科学学院学生组成的TCU团队、探秘故宫小组团队提案分别获评“深度洞见提案”和“优秀提案”。探秘故宫小组队长、旅游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谭依依表示,该论坛是面向亚洲青年广泛征集有创意且可落地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案的国际性赛事,要和来自菲律宾、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5000余名青年同台竞技,并进行全英文展示。
谭依依说:“本次提案征集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经调研,我所在的团队选择以故宫为案例地,提出了四项针对性保护办法。复合学习的英语专业课程为我们扫清了语言障碍,国外案例和素材可以很快处理。此外,课堂上练习的英文对话、演讲等技巧,也应用在项目展示和与评委的交流中。”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学校积极推进与国家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以及重要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推动北京翻译协会、北京漫画学会和北京旅游学会等平台落户北二外,为学校集聚了一大批政府部门和业界的专家学者资源,构建了结构合理、富有活力、运行高效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创新体系,努力将产业动向、技术发展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转化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良性互动。
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拥有“人文心”,还要具有“科学脑”。学校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科研素养培养协同为导向,打造了包含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等19个科研机构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智库体系;通过科研院所开放周、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参加实际科研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学术报告交流等形式,实现科研资源向各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开放与共享;设置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助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生动实践中见世面、长才干,举办“政党外交大课堂”“国际组织大讲堂”,邀请外交一线亲历者进校园、进课堂;作为“北京国际志愿服务基地”所在地,学校长期服务国家和首都大型主场外交外事活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学校600余名师生参与志愿服务;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等活动在北二外落地,全面提升学生融通中外的素质。
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中,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2020级本科生李苑童获得最佳演讲作品奖。领奖台上,李苑童的发言掷地有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闻专业学生,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视频制作人。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赋予我们自信与底气,我要用专业精神、精彩的视听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从培养模式到管理方式,从成长空间到学术氛围,从专业能力到综合素质……近年来,北二外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不断探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扎根京华大地,吸收红色养分,北二外校园里每一颗梦想的种子,都积蓄着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蓬勃力量;踏上新的时代征程,迈向更宏伟的目标,北二外校园里每一名拼搏的师生,都承载着建设祖国壮美事业的灼灼希望。在一次次“知”与“行”的实践中,二外人夯实专业知识、厚植理想信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于珊珊)
|